效古十九首(其十四)
明 · 黄仲昭
死者不可作,生者尚未衰。
生时不共乐,死去复难追。
瞻彼南山麓,丘冢何累累。
感之思故国,旋归苦无期。
登高独徘徊,耿耿徒伤悲。
生时不共乐,死去复难追。
瞻彼南山麓,丘冢何累累。
感之思故国,旋归苦无期。
登高独徘徊,耿耿徒伤悲。
鉴赏
这首诗名为《效古十九首(其十四)》,由明代诗人黄仲昭所作。全诗以哀婉的笔触,表达了对生死无常、人生苦短的深刻感慨。
首句“死者不可作,生者尚未衰”,开篇即点出生死的不可逆转性与生者尚存的脆弱性,形成鲜明对比。接着,“生时不共乐,死去复难追”两句,进一步强调了生前未能共享欢乐的遗憾,以及死后无法弥补的损失,情感深沉而强烈。
“瞻彼南山麓,丘冢何累累”描绘了一幅荒凉凄美的景象,山麓之上,墓冢连绵不绝,象征着生命的消逝与死亡的沉重。诗人通过这一景象,引发了对故国的深深思念,然而“旋归苦无期”,表达了对回归故土的渴望与无奈。
“登高独徘徊,耿耿徒伤悲”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独自在高处徘徊,内心充满了无尽的悲伤与感慨。这不仅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哀叹,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生死、相聚与分离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哀而不伤的情感表达中,蕴含着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