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入幽州
唐 · 贯休
高士高无敌,腾腾话入燕。
无人知尔意,向我道非禅。
栗径穿蕃冢,狼声隔远烟。
槃山多道侣,应未有归年。
无人知尔意,向我道非禅。
栗径穿蕃冢,狼声隔远烟。
槃山多道侣,应未有归年。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高士:指品德高尚、超凡脱俗的人。腾腾:形容言谈热烈或滔滔不绝。
燕:这里比喻普通人的境界。
尔:你,指高士。
非禅:不是禅宗的冥想或玄学,可能指世俗的理解。
栗径:长有栗树的小路。
蕃冢:异族的坟墓。
狼声:象征荒凉和孤独。
远烟:远处的烟雾,可能指模糊的远方。
槃山:盘绕的山,可能指修行之地。
道侣:修行者或志同道合的人。
归年:回归世俗的年份,即返回人间的时间。
翻译
高尚的人超越一切对手,滔滔不绝地谈论着他的言语深入燕雀之境,却无人能真正理解他的心意
他走在布满栗树的小路上,穿过异族的坟墓,只闻狼嚎在远处烟雾中回荡
他在槃山中有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但他们似乎都没有回归尘世的打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远离尘世,前往幽深之地的景象。"高士高无敌,腾腾话入燕"表达了这位僧人的高洁与超脱,以及他行踪所至之处宛如燕山之巅。"无人知尔意,向我道非禅"则透露出他的心境难以为人所解,他所追求的并非世俗的禅定。
诗中接着描绘了僧人行走在荒凉古道上的画面:"栗径穿蕃冢,狼声隔远烟。"这里,“栗”可理解为树木参差的道路,而“蕃冢”则是指荒废的坟墓;“狼声隔远烟”则增添了一种边塞萧瑟、人迹罕至的氛围。
最后两句"槃山多道侣,应未有归年"表达了僧人的旅途将会遇到许多道友,但他可能没有确定返程的时日。这里的“槃山”指的是遥远的佛教圣地,也是僧人向往之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了僧人的出世情怀和超然物外的心境,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孤独与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