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齐物二首(其二)赏析

齐物二首(其二)

唐 · 白居易
椿寿八千春,槿花不经宿。
中间复何有,冉冉孤生竹。
竹身三年老,竹色四时绿。
虽谢椿有馀,犹胜槿不足。

注释

椿寿:椿树的寿命,椿树象征长寿。
八千春:形容长寿的时间,不是具体数字。
槿花:一种花,花期短暂。
不经宿:不能过夜,形容花期短。
中间复何有:这里指的是在椿树和槿花之间,还有什么事物。
冉冉:慢慢地,形容生长的样子。
孤生竹:孤独生长的竹子,寓意坚韧独立。
竹色四时绿:竹子一年四季都是绿色,表示常青不衰。
虽谢:虽然凋谢。
椿有馀:椿树寿命长,仍有余力。
犹胜:仍然超过,更胜一筹。
槿不足:槿花的不足,即花期短,生命力弱。

翻译

长寿的椿树活过八千个春天,但槿花一夜就会凋落。
在这中间还有什么存在呢?只有冉冉升起的孤独竹子。
竹子三年就长大,它的颜色四季常青。
虽然它比椿树寿命短,但仍然胜过槿花的短暂不足。

鉴赏

诗人以生长壮观的椿树比喻,表达了对生命力强和持久的赞美。椿寿八千春,意指椿树生机旺盛,可活八千个春天,形象地描绘出椿树的顽强生命力。而槿花则不经宿,过眼云烟,一旦开放便迅速凋谢,与椿树形成鲜明对比。

中间复何有,冉冉孤生竹,这里的“中间”可能指的是时间或空间的某个点,或是某种状态。诗人提到在这个时空背景下,又出现了一种新的生命体——竹子。竹子的生长方式独特,它们以一种连绵不断、不急不徐的态度成长,显得格外自在。

竹身三年老,竹色四时绿,这两句诗更深入地描写了竹子的生命状态。竹子需要三年的时间才能成熟,但即使到了秋天,它们的颜色依旧是绿色的。这不仅形象地展现了竹子的生命力,也隐喻着一种超越常规、坚守自我的精神。

虽谢椿有馀,犹胜槿不足。最后两句诗中,“谢”指的是植物凋谢的状态,即使在凋谢之后,椿树依然比不开花或早早凋谢的槿花要好。这既是对 椿树生命力的再次肯定,也是对短暂易逝之物的一种超越。

诗人通过这首诗展现了其独到的哲思:在这个世界上,万物各有千秋,生长壮观的椿树、孤独自立的竹子,以及早开早落的槿花,每一种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