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除夜三十九遂引乐天行年三十九岁暮日斜时之句赋诗余亦于生朝有感
宋 · 姜特立
昔人三十九,已叹日斜时。
吾今七十六,屈指一倍之。
岂唯桑榆晚,正自入崦嵫。
灰中炭暗尽,岂不心自知。
且饮生朝酒,更赋梅山诗。
吾今七十六,屈指一倍之。
岂唯桑榆晚,正自入崦嵫。
灰中炭暗尽,岂不心自知。
且饮生朝酒,更赋梅山诗。
注释
昔人:古人。三十九:三十九岁。
日斜:夕阳西下。
吾今:如今我。
七十六:七十六岁。
屈指:计算。
一倍之:两倍。
桑榆晚:晚年如桑榆落日。
崦嵫:神话中的西方日落之处,象征生命终点。
灰中炭:生命晚期。
心自知:内心明白。
生朝酒:早晨的美酒。
梅山诗:以梅山为题材的诗。
翻译
古人已经到了三十九岁,感叹夕阳西下时光匆匆。如今我已七十六岁,算来是古人的两倍光阴。
难道只有晚年像桑榆落日,其实正接近生命的尽头——崦嵫山的日落。
生命如同灰烬中的木炭,渐渐燃尽,这内心的明白,怎能不知。
姑且享用早晨的美酒,再吟咏一首关于梅山的诗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姜特立所作,名为《东坡除夜三十九遂引乐天行年三十九岁暮日斜时之句赋诗余亦于生朝有感》。诗中,诗人以古人三十九岁时感叹时光流逝为引子,自比七十六岁的高龄,感慨岁月如梭,人生已过半。他运用"桑榆晚"和"崦嵫"这两个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自己步入老年的境况,意指夕阳西下,接近黄昏。诗人进一步通过"灰中炭暗尽",暗示生命的衰微,但他并未消沉,反而选择在这样的时刻,享受生活,饮酒赋诗,展现出豁达的人生态度。整首诗寓含着对时光流转的深沉思考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