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归田三首(其三)赏析

归田三首(其三)

唐 · 白居易
三十为近臣,腰间鸣佩玉。
四十为野夫,田中学锄谷。
何言十年内,变化如此速。
此理固是常,穷通相倚伏。
为鱼有深水,为鸟有高木。
何必守一方,窘然自牵束。
化吾足为马,吾因以行陆。
化吾手为弹,吾因以求肉。
形骸为异物,委顺心犹足。
幸得且归农,安知不为福。
况吾行欲老,瞥若风前烛。
孰能俄顷间,将心系荣辱。

注释

三十:指三十岁。
近臣:帝王身边的亲近官员。
佩玉:古代官员或贵族佩戴的玉器,象征身份。
野夫:乡野之人,农民。
锄谷:耕种谷物。
变化:身份或境遇的变化。
速:快速。
此理:这个道理。
固:本来, 原来。
穷通:困厄与通达。
相倚伏:相互依存,互相转化。
为鱼:成为鱼。
为鸟:成为鸟。
高木:高大的树木。
守一方:拘泥于一个地方。
窘然:困窘的样子。
牵束:束缚。
化吾足:使我的脚发生变化。
行陆:在陆地上行走。
化吾手:使我的手发生变化。
弹:弹弓。
求肉:猎取食物。
形骸:身体。
异物:不同的形态。
委顺:顺从,接受。
心犹足:内心仍然满足。
且归农:暂时回到农田生活。
安知:怎么知道。
不为福:不是一种福气。
行欲老:年纪渐大,快要老去。
瞥若:像...一样快,比喻时间短暂。
风前烛:风中的蜡烛,形容生命短暂。
孰能:谁能。
俄顷间:片刻之间。
系:牵挂。
荣辱:荣耀和耻辱。

翻译

三十岁时成为近臣,腰间佩戴着响铃的玉佩。
四十岁时成了乡野之人,在田间学习耕种谷物。
怎能料到十年之间,身份变化如此之快。
这样的道理本就常见,困厄与通达相互依存。
作为鱼有深水可游,作为鸟有高树可栖。
何必拘泥于一处,让自己受束缚。
将我的脚变为马,我便能在陆地驰骋。
将我的手变为弹弓,我便可猎取食物。
身体虽成异物,顺应自然内心仍满足。
有幸回归农田,怎知不是一种福分。
况且我已近老去,生命如风中之烛短暂无常。
谁能片刻之间,将心灵系于荣华或耻辱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于生命变迁和个人的命运转折的深刻感悟。开篇即以“三十为近臣,腰间鸣佩玉”点明仕途生涯,官至高位,佩戴华丽玉饰;紧接着“四十为野夫,田中学锄谷”则是官场失意后的退隐田园,转而成为一介平民。诗人通过对比官宦与农耕的巨大反差,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随后“何言十年内,变化如此速。此理固是常,穷通相倚伏”则是对时光易逝、命运多舛的深刻认识。诗中还通过比喻“为鱼有深水,為鸟有高木”强调了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位置,不必拘泥于一种生活方式。

接着,诗人自述心境“化吾足为马,吾因以行陆。化吾手为弹,吾因以求肉”,表达了对现实环境的顺应与生存智慧,以及通过变换形骸来适应外界、追求生计的豁达。

最后,“形骸为异物,委顺心犹足。幸得且归农,安知不为福”则是诗人对于能够归隐田园,摆脱世俗纷争的庆幸与满足。而“况吾行欲老,瞥若风前烛。孰能俄顷间,将心系荣辱”则是对衰老人生、轻视功名利禄的心境描写。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一篇深含哲理的生命感悟之作,它不仅展现了诗人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也反映出古代士人对于仕途与隐逸之间选择的困惑与思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