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和张秘丞灯夕韵四首(其一)赏析

和张秘丞灯夕韵四首(其一)

宋 · 刘克庄
公承赤地饥荒后,一念通天立致和。
永日庭中私谒少,丰年陌上醉人多。
更生昔忝陪藜杖,臣甫今宁想玉珂。
益郡乐歌何足拟,要书善政续归禾。

注释

公承:指皇上或有威望的人。
赤地:形容极度饥荒的土地。
致和:带来和谐与和平。
永日:整日。
私谒:私下拜见。
丰年:丰收的年景。
更生:旧时对皇帝的敬称,表示重新起用。
昔忝:昔日的荣幸。
藜杖:象征简朴生活或地位不高的人所持的拐杖。
玉珂:古代贵族所佩带的玉制马铃,象征高贵身份。
益郡:某个地方的别称。
乐歌:歌舞庆祝。
善政:良好的政治措施。
归禾:比喻百姓归心,如稻谷归田,暗示丰收。

翻译

在经历了严重的饥荒之后,您一心向善,立刻带来了和平。
平时在庭院中私下拜见您的人不多,但在丰收之年,路上醉酒的人却很多。
回忆过去,我曾有幸伴随您持藜杖,现在臣下我怎敢想象您佩戴玉珂的尊贵。
益郡的歌舞不足以比拟您的功德,重要的是记录下您的善政,如同期待丰收的稻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属于和诗的一种。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写作时正值饥荒之后,一方面表达了对天气变化、自然灾害的关切,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对丰年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句“公承赤地饥荒后”直接描绘了一个饥荒过后的景象,“一念通天立致和”则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祈祷、修身养性来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这里的“一念”强调了内心的力量和转变,而“通天”则是对宇宙万物之神秘感应的体现。

接下来的“永日庭中私谒少,丰年陌上醉人多”反映了两种生活场景:饥荒时期人们在庭院中私下讨论少数幸存者,而到了丰收年份,则是路边有许多醉酒之人。这两句通过对比,表现了诗人对于饱暖生活的追求和赞美。

“更生昔忝陪藜杖,臣甫今宁想玉珂”中的“更生”指代上一辈或过去,“昔忝”则是诗人对往昔时光的回忆。这里的“陪藜杖”可能暗示了艰难的生活,而“臣甫今宁想玉珂”则表达了诗人在安定之中回忆过去,心境平和。

最后,“益郡乐歌何足拟,要书善政续归禾”中的“益郡”应是指某一地区,“乐歌”意味着人们的喜悦与满足。“要书善政续归禾”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将美好的政策和丰收年景记录下来,传承下去。

整首诗通过对饥荒与丰年的描写,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转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社会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