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诸叔侄劝驾二首(其一)
明 · 卢龙云
远道迢遥忆帝城,懒从潘岳赋西征。
自非白社皆尘境,独有青山不世情。
客路烟波愁易倦,閒居风月喜双清。
竹林小阮偏多兴,我亦沙鸥恋旧盟。
自非白社皆尘境,独有青山不世情。
客路烟波愁易倦,閒居风月喜双清。
竹林小阮偏多兴,我亦沙鸥恋旧盟。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帝都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心境。首联“远道迢遥忆帝城,懒从潘岳赋西征”中,“远道”与“帝城”的对比,既展现了诗人对帝都的向往,又暗示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以及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懒从潘岳赋西征”,借用潘岳《西征赋》的典故,表达出诗人不愿涉足官场、追求功名的意愿。
颔联“自非白社皆尘境,独有青山不世情”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脱的情感。诗人认为,除了那些隐居在山林间的“白社”(指隐士聚居之地),其他地方都充满了世俗的尘嚣,只有青山能够给予他心灵上的慰藉和自由。这里的“不世情”并非无情,而是指与世俗情感相对立的自然之爱,强调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共鸣。
颈联“客路烟波愁易倦,闲居风月喜双清”则描绘了诗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在旅途中,面对烟波浩渺的景象,诗人容易感到疲惫和忧愁;而在闲居之时,欣赏着清风明月,却能从中获得内心的宁静和喜悦。这一对比,反映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旅途劳顿的厌烦。
尾联“竹林小阮偏多兴,我亦沙鸥恋旧盟”以阮籍和沙鸥为喻,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竹林中的阮籍,象征着诗人内心渴望的隐逸生活;而沙鸥则是诗人自我形象的投射,它与旧友的“恋旧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既有对现实的反思,也有对自然和友情的颂扬,体现了明代文人特有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