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黄超然监丞求山谷像
平生黄叔度,常在梦想间。
时于绢素中,得见冰雪颜。
晚乃客京洛,髯孙始追攀。
眉目真似之,典刑今未刊。
昔我在武林,岁月不得闲。
甚欲貌公像,归囊竟空还。
迩从同寮家,小轴得细看。
芒鞋方释杖,野服不著冠。
尚恐或非真,蠹虫亦少残。
谓言君家本,可借不作难。
愿君呼画史,摹写来江干。
孙郎倾盖交,臭味同芝兰。
能事亦须趣,勿作水石悭。
君不相我请,幽兴恐易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紫芝对友人黄超然的深情寄语,主题围绕着请求绘制苏东坡(元鲁山)的画像展开。诗中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艺术的热爱。
首句“昔人生不恨,幸识元鲁山”,表达了诗人对与苏东坡相识的庆幸,流露出对这位伟大文学家的敬仰之情。接下来的“平生黄叔度,常在梦想间”则将话题转向了黄超然,暗示两人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如同黄叔度一般,黄超然的形象时常出现在诗人的梦中。
“时于绢素中,得见冰雪颜”描绘了诗人偶然在书画作品中见到苏东坡的风采,仿佛冰雪般清雅脱俗。接着,“晚乃客京洛,髯孙始追攀”描述了苏东坡晚年客居京城,与黄超然开始交往的情景,进一步强调了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眉目真似之,典刑今未刊”是对苏东坡形象的真实再现,赞美其人格魅力至今仍被世人铭记。随后,“昔我在武林,岁月不得闲”表达了诗人过去在武林时忙碌的生活状态,未能及时为苏东坡画像的遗憾。
“甚欲貌公像,归囊竟空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渴望,希望能在归途中找到机会为苏东坡画像,但最终未能如愿。接下来,“迩从同寮家,小轴得细看”则讲述了诗人近来在同僚家中偶然发现了一幅苏东坡的画像,得以细细欣赏。
“芒鞋方释杖,野服不著冠”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苏东坡形象的深刻印象,以及对艺术的追求。接着,“尚恐或非真,蠹虫亦少残”表达了诗人对画像真实性的怀疑,同时也对画作保存状况的担忧。
“谓言君家本,可借不作难”则是诗人向黄超然提出请求,希望可以借用这幅画像,以便自己能够更好地描绘苏东坡的形象。最后,“愿君呼画史,摹写来江干”表达了诗人对黄超然的恳求,希望他能帮助自己邀请画师,将苏东坡的形象再次呈现出来。
“孙郎倾盖交,臭味同芝兰”以孙郎比喻黄超然,表达了两人之间超越世俗的深厚友谊,如同芝兰之香,高洁而持久。“能事亦须趣,勿作水石悭”则是对黄超然的期待,希望他能积极回应请求,共同完成这一艺术创作。
整首诗情感真挚,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苏东坡的崇敬之情,也展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人文关怀和艺术气息的世界,让人感受到友情与艺术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