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端伟挽词
宋 · 周必大
二顷良田数亩居,笔耕学殖世名儒。
兰闱初喜携儿去,蒿里旋悲与妇俱。
四季浇花非实相,百年种德是宏模。
素车会葬空闾巷,试问他人得尔无。
兰闱初喜携儿去,蒿里旋悲与妇俱。
四季浇花非实相,百年种德是宏模。
素车会葬空闾巷,试问他人得尔无。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二顷良田:大片肥沃的土地。笔耕:以写作谋生。
学殖:学问和财富积累。
世名儒:闻名于世的学者。
兰闱:指考场,因考试时插有兰花以示高雅。
携儿去:带着孩子参加考试。
蒿里:古时对墓地的称呼,表示悲伤。
俱:一起。
浇花:比喻生活中的琐事。
非实相:并非生活的全部真实意义。
种德:种植美德。
宏模:伟大的楷模。
素车:朴素的丧车。
会葬:参加葬礼。
空闾巷:形容街道空荡无人。
得尔无:得到这样的境遇吗。
翻译
拥有两顷肥沃田地和几亩居所,以笔耕为生学习积累,世人皆称他是大儒。初次带着儿子进入考场,考场如兰花盛开之地,却很快因妻子去世而悲伤万分。
四季辛勤浇灌花朵并非生活的全部,百年间种下善德才是伟大的榜样。
简朴的车子参加葬礼,空荡的街巷显得凄凉,试问世间还有谁能如此得此境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必大为萧端伟所作的挽词,表达了对故友的哀思和对其人品的赞美。首句“二顷良田数亩居”,描绘了萧端伟朴素的生活,拥有不多但足以自给的田地,显示出他的勤劳和安贫乐道。次句“笔耕学殖世名儒”则赞扬了他的学问深厚,以教书育人著称。
第三句“兰闱初喜携儿去”,“兰闱”指学府,表达他对教育后代的重视和喜悦,然而紧接着“蒿里旋悲与妇俱”则转而写到他的不幸,妻子也离世,生活充满了哀痛。第四句“四季浇花非实相,百年种德是宏模”,诗人感慨他的美德如花般需要精心灌溉,虽已无法亲眼看到结果,但他的高尚品德将永垂不朽。
最后一句“素车会葬空闾巷,试问他人得尔无”,描绘了萧端伟去世后,邻里间的哀悼和对他的怀念,以及诗人对他人是否能像他一样既有学问又具美德的深深思考。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是对故人的追忆,也是对人生价值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