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耳目齿三首次顾东桥韵(其二)
明 · 黄佐
长留双睫待韶华,学易行年已渐加。
窗里自分淮海岫,雾中谁看蒋陵花。
图传九局寻犹见,树带千崖望却遮。
更把五弦挥一曲,飞鸿南去是天涯。
窗里自分淮海岫,雾中谁看蒋陵花。
图传九局寻犹见,树带千崖望却遮。
更把五弦挥一曲,飞鸿南去是天涯。
鉴赏
此诗以“咏耳目齿三首次顾东桥韵(其二)”为题,作者为明代的黄佐。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自然美景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感悟。
首句“长留双睫待韶华”以“双睫”比喻眼睛,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渴望留住美好时光的情态,表达了对青春岁月的珍惜与留恋。接下来,“学易行年已渐加”则暗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人的知识与经验也在逐渐积累,体现了成长的过程。
“窗里自分淮海岫,雾中谁看蒋陵花”两句,通过“淮海岫”和“蒋陵花”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过往记忆的追忆。其中,“淮海”可能暗指淮河地区,而“蒋陵”则是古代帝王陵墓的代称,这里或许寓含着对历史与时间的感慨。
“图传九局寻犹见,树带千崖望却遮”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九局图”和“千崖树”的形象,表达了对过去事物的怀念与追寻,同时也暗示了现实中的阻隔与限制。诗人似乎在寻找过去的痕迹,但又被眼前的景象所遮挡,这种矛盾感增添了诗歌的深度。
最后,“更把五弦挥一曲,飞鸿南去是天涯”以音乐和飞翔的大雁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绪与情感。通过弹奏琴弦,诗人试图捕捉并表达那些难以言说的情感,而大雁南飞的形象,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远方的梦想。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描绘与深远的哲思中,展现出诗人对生命、自然与时间的深刻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