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李中书
明 · 李恺
几度过逢幸识荆,嘉君彤管侍承明。
同根气谊千钧重,忤世功名一纸轻。
愧向宜阳聊出牧,辱从文水枉麾旌。
归来细检琼瑶赠,翘首西吴倍怆情。
同根气谊千钧重,忤世功名一纸轻。
愧向宜阳聊出牧,辱从文水枉麾旌。
归来细检琼瑶赠,翘首西吴倍怆情。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恺所作的《留别李中书》。诗中表达了与友人李中书分别时的复杂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几度过逢幸识荆,嘉君彤管侍承明”点明了两人相识相知的过程,以“几度”和“幸识荆”表达出对相遇的珍惜和感激之情。“嘉君彤管侍承明”则赞美了李中书在朝廷中的才华和地位,用“彤管”象征其官职之显赫。
颔联“同根气谊千钧重,忤世功名一纸轻”揭示了友情的深厚与功名的轻薄。将友情比作“同根”,强调了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而将功名比作“一纸”,暗示了在真正的友谊面前,世俗的成就显得微不足道。
颈联“愧向宜阳聊出牧,辱从文水枉麾旌”表达了诗人因公务需要离开朋友时的愧疚和无奈。用“宜阳”和“文水”代表不同的地点,暗示了分别的地点不同,但都充满了离别的哀愁。“聊出牧”和“枉麾旌”则体现了诗人对公务的无奈和对友情的不舍。
尾联“归来细检琼瑶赠,翘首西吴倍怆情”则是诗人想象分别后回到家中,仔细回味与友人交往的美好回忆,尤其是那些珍贵的赠礼,更加深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最后,“翘首西吴倍怆情”直接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怀念和哀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友情的珍贵以及在面对分别时的复杂心情,是一首感人至深的离别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