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若海病起之作
清末民国初 · 沈曾植
吹尽东风江上村,刹幡心动不堪论。
宵行齐鼠狸难捕,怪事巴蛇象可吞。
憔悴诗人依病榻,微茫《易》意筮归魂。
无穷天地长勤客,目断秦东碣石门。
宵行齐鼠狸难捕,怪事巴蛇象可吞。
憔悴诗人依病榻,微茫《易》意筮归魂。
无穷天地长勤客,目断秦东碣石门。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沈曾植所作,名为《答若海病起之作》。诗中描绘了江边村庄的景象,东风吹过,村中幡动,触动了诗人的心绪,引发了他的感慨。他以生动的比喻描述夜晚捕猎的困难,如齐鼠和狸难以捕捉,而巴蛇之大甚至能吞象,形象奇特,寓言世间怪事。
诗人自身病弱,憔悴地躺在病榻上,对《易经》中的深奥道理有所感悟,希望通过占卜寻求内心的指引。他自比为天地间不断劳碌的行者,目光远眺,向着秦地东部的碣石门,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远方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顿时的哲思与坚韧,以及对未知命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