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中雀二首(其一)
明 · 石宝
一种青云鸟,谁将入绮笼。
虽便红稻稳,无复绿阴中。
顾影疑怜独,蜚声忽应同。
还惭好毛羽,终日狎儿童。
虽便红稻稳,无复绿阴中。
顾影疑怜独,蜚声忽应同。
还惭好毛羽,终日狎儿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被囚禁在笼中的小鸟,生动地展现了它的内心世界和处境。诗人以“一种青云鸟”开篇,巧妙地将小鸟与天空中的雄鹰相比较,暗示了小鸟原本自由翱翔于蓝天的梦想与现实的落差。接着,“谁将入绮笼”一句,直接点明了小鸟被囚禁的命运,表达了对小鸟命运的同情。
“虽便红稻稳,无复绿阴中”,这两句通过对比,一方面赞美了小鸟在笼中可以稳定地获取食物,另一方面也暗含了失去自由的痛苦——失去了自然界的绿荫,失去了飞翔的自由。小鸟虽然在物质上得到了满足,但在精神上却陷入了孤独与束缚之中。
“顾影疑怜独,蜚声忽应同”,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小鸟的心理状态。小鸟在笼中回望自己的影子,可能感到孤独与寂寞;然而,当它发出声音时,却又期待着回应,渴望与同类交流,这反映了小鸟对自由与社交的渴望。
最后,“还惭好毛羽,终日狎儿童”,这两句表达了小鸟对自己羽毛的自豪与对现状的无奈。尽管它拥有美丽的羽毛,却只能在人类的陪伴下度日,无法像自由的鸟儿那样在天空中翱翔。这种对比,既是对小鸟命运的深刻反思,也是对人类干涉自然秩序的隐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小鸟在笼中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由的向往,也有对现状的无奈,以及对同类的渴望,深刻揭示了生命自由与囚禁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