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莲花洞至白云寺
清 · 鲍成宗
两崖如伏狮,鸟道通一缕。
侵晨理轻策,过此日停午。
小洞缠枯藤,十步忽一俯。
以手扪膝行,径逼寒慄股。
出谷见晴峦,奇胜纷堪数。
白云不可留,片石自太古。
须臾老僧归,邀我惬所取。
飞瀑走澄潭,咫尺蓄雷雨。
对此群动空,猿鸟足宾主。
薄暮探杖还,秋烟渺远浦。
侵晨理轻策,过此日停午。
小洞缠枯藤,十步忽一俯。
以手扪膝行,径逼寒慄股。
出谷见晴峦,奇胜纷堪数。
白云不可留,片石自太古。
须臾老僧归,邀我惬所取。
飞瀑走澄潭,咫尺蓄雷雨。
对此群动空,猿鸟足宾主。
薄暮探杖还,秋烟渺远浦。
鉴赏
这首清代鲍成宗的《自莲花洞至白云寺》描绘了诗人徒步穿行于险峻山谷中的经历。首句“两崖如伏狮”,形象地刻画了山势的雄壮,仿佛两头沉睡的狮子守卫着狭窄的鸟道。接下来,“侵晨理轻策”写出了诗人清晨出发,轻装简行的情景,“过此日停午”则暗示了行程的艰难和漫长。
“小洞缠枯藤,十步忽一俯”细致描绘了山路的曲折与险峻,枯藤攀附,一步一低洼。诗人“以手扪膝行”,寒冷刺骨,表现出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出谷见晴峦,奇胜纷堪数”展现了豁然开朗后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
“白云不可留,片石自太古”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永恒的感慨,即使美景如白云般易逝,山石却亘古长存。在白云寺,诗人遇见老僧,被邀请享受片刻宁静,“飞瀑走澄潭,咫尺蓄雷雨”描绘了瀑布奔腾、潭水清澈的壮观景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最后,“对此群动空,猿鸟足宾主”以猿鸟为伴,诗人感到心灵得到了释放,与自然融为一体。傍晚时分,“薄暮探杖还,秋烟渺远浦”,诗人带着满足和宁静的心情踏上归途,秋烟弥漫,远方的水边更显遥远而神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从莲花洞到白云寺的旅程,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也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体现了清幽、静谧的山水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