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苦雨四首(其三)赏析

苦雨四首(其三)

明 · 王渐逵
霪雨侵我宅,不霁其奈何。
蛙声动四砌,垣牖化为坡。
藩篱既已撤,林木成一家。
青山匝四围,原隰潴陂池。
吾苗安可保,所望则已多。
常愿无饥渴,贫贱理则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连绵不断的阴雨,宅居中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首句“霪雨侵我宅”,直接点明了环境的恶劣,雨水侵袭着诗人的住所,暗示了一种压抑与无奈。接着,“不霁其奈何”表达了对雨天无法结束的忧虑和无助。

“蛙声动四砌,垣牖化为坡。”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雨后蛙鸣的景象,以及雨水使得墙壁和窗户变得如同斜坡,形象地展现了雨势之大。通过“藩篱既已撤,林木成一家”的描述,诗人将自然界的破坏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原本的界限被雨水冲刷得模糊不清,仿佛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青山匝四围,原隰潴陂池。”描绘了雨后四周青山环绕,低洼地带积水成池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恢弘。然而,这样的美景背后,却隐藏着诗人对于农田受损、庄稼可能遭受损失的担忧。“吾苗安可保,所望则已多。”表达了诗人对于农作物安全的深切忧虑,以及对丰收的渴望。

最后,“常愿无饥渴,贫贱理则宜。”诗人表达了希望人们能够过上没有饥饿和渴求的生活,即使在贫贱中也应保持平和的心态。这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的美好愿望,也是对社会和谐的一种期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忧虑、无奈以及对未来的希望,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环境变化的敏感和对社会民生的关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