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洪秀才八首(其一)
宋 · 胡寅
杖策纷纷是,谁能志大猷。
觕衣与粝饭,长夏及清秋。
辩论轻三耳,斋明见两眸。
圣门多要妙,文艺不须游。
觕衣与粝饭,长夏及清秋。
辩论轻三耳,斋明见两眸。
圣门多要妙,文艺不须游。
注释
杖策:手持竹杖。纷纷:络绎不绝。
志大猷:远大的抱负和计划。
觕衣:粗布衣服。
粝饭:粗粮。
长夏:漫长的夏天。
清秋:清凉的秋季。
辩论:讨论。
轻三耳:轻视浅薄的意见。
斋明:内心清净。
两眸:双眸。
圣门:儒家圣人的学问。
要妙:深奥精微。
文艺:艺术修养。
游:游历求学。
翻译
手持竹杖的人们络绎不绝,谁能有远大的抱负和计划。穿着粗布衣服,吃着粗粮,度过漫长的夏天直到清凉的秋季。
在讨论中轻视浅薄的意见,保持内心的清净,双眸明亮。
儒家圣人的学问深奥精微,艺术修养无需四处游历求学。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胡寅写给洪秀才的八首诗中的第一首,表达了对洪秀才的赞扬和对其学术追求的肯定。诗中“杖策纷纷是,谁能志大猷”描绘了洪秀才勤奋好学的形象,暗示他虽身处纷繁世事,但心怀远大的理想和策略。接下来,“觕衣与粝饭,长夏及清秋”赞美洪秀才甘于简朴生活,坚持不懈地追求学问,无论酷暑还是凉秋。
“辩论轻三耳,斋明见两眸”进一步称赞洪秀才的智慧和洞察力,他的言辞犀利,目光如炬,能深入思考问题。最后两句“圣门多要妙,文艺不须游”点明了主题,认为真正的学问在于探寻圣人的深奥智慧,而非在外游荡。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赞扬了洪秀才的品格和学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