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戌人日前一日予得一子名之曰泰先是辛酉除夕有友人为予筮得泰谓必生子故以泰为名云(其二)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五十又三时,生儿是次儿。
承先曾四子,为后且双支。
道长欣逢泰,文明望作离。
阿娘珠在腹,每觉媚生姿。
承先曾四子,为后且双支。
道长欣逢泰,文明望作离。
阿娘珠在腹,每觉媚生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新生命诞生的喜悦与期待,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诗中提到“五十又三时,生儿是次儿”,意味着在经历了五十三个年头后,诗人迎来了自己的孩子,这不仅是家庭的延续,也是生命的传承。接着,“承先曾四子,为后且双支”表明诗人之前已有四个儿子,现在又添一子,预示着家族的壮大和延续。
“道长欣逢泰,文明望作离”表达了诗人对于孩子成长环境的期望,希望孩子能够在和谐、进步的社会环境中茁壮成长,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这里的“泰”和“离”分别取自《周易》中的卦象,寓意着吉祥和变化,寄托了诗人对孩子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
“阿娘珠在腹,每觉媚生姿”则细腻地描绘了母亲怀胎期间的美丽与幸福,母亲的慈爱与期待溢于言表,这种情感的流露,让整个场景充满了温馨与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新生婴儿的喜悦之情,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庭、后代和未来的重视与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