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和范信中寓居崇宁遇雨二首(其二)赏析

和范信中寓居崇宁遇雨二首(其二)

宋 · 黄庭坚
当年游侠成都路,黄犬苍鹰伐狐兔。
二十始肯为儒生,行寻丈人奉巾屦。
千江渺然万山阻,抱衣一囊遍处处。
或持剑挂宰上回,亦有酒罢壶中去。
昨来禅榻寄曲肱,上雨傍风破环堵。
何时鲲化北溟波,好在豹隐南山雾。

注释

游侠:指喜好冒险、行侠仗义的人。
成都路:成都的街道或旅途。
黄犬:猎犬。
丈人:古代对年长男子的尊称,这里指老师或长辈。
巾屦:古代的礼节,指束脩和鞋子。
千江:形容江河众多。
环堵:简陋的房屋。
鲲化:比喻人的志向高远,如鲲鹏展翅。
北溟波:北方的大海,象征广阔的天地。
豹隐:比喻贤者退隐不仕。

翻译

当年我曾在成都游历,带着猎犬和苍鹰捕杀狐狸和兔子。
直到二十岁我才愿意成为一名读书人,去寻找丈人并恭敬地送上束脩(礼物)和鞋子。
广阔的江河阻隔重重山峦,我怀抱着衣物,走遍各地。
有时手持利剑挂在官府墙上,有时喝完酒后又揣着酒壶离去。
最近我来到禅房,以曲肱为枕,风雨交加,破旧的墙壁也难以遮挡。
不知何时能如鲲鹏展翅,翱翔于北溟的大海,只愿像豹子隐居南山,避开尘世纷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和范信中寓居崇宁遇雨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年轻时的豪放经历,他在成都游侠,狩猎为乐,直到二十岁才转向儒学道路,拜寻丈人学习。他四处漂泊,行踪不定,有时持剑入仕,有时则借酒消愁。后来的生活变得简朴,寄居禅榻,生活条件艰苦。诗人以“何时鲲化北溟波”表达对未来的期待,希望能像大鹏展翅般一飞冲天,而“豹隐南山雾”则暗示自己暂时的隐逸生活。整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诗人从侠义到文人的转变,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