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申三月十五日食寓西河驿作
明 · 区大相
月本为阴象,辉盈有蚀时。
照临终不灭,圆景得无亏。
小驿冠裳少,荒村鼓角迟。
伫看光复处,始解万方疑。
照临终不灭,圆景得无亏。
小驿冠裳少,荒村鼓角迟。
伫看光复处,始解万方疑。
鉴赏
这首诗以月亮为引子,探讨了宇宙与人生的哲理。诗人将月亮比作阴象,象征着自然界中不可避免的阴晴圆缺,以此隐喻人生中的起伏与变化。月亮虽有被阴云遮蔽、发生蚀变之时,但其光辉始终不灭,圆满之景虽有亏缺,却终会恢复原状,这正是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
接着,诗人通过“小驿冠裳少,荒村鼓角迟”两句,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象,暗示在社会动荡或偏远之地,人们的生活节奏与外界信息传递都显得缓慢,仿佛是自然界的阴晴圆缺在人间的映射。这样的描写,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反思。
最后,“伫看光复处,始解万方疑”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光明的期待和坚信。在经历了暂时的阴暗与困惑之后,终将迎来光明与希望,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期许,也是对国家和社会未来的美好祝愿。整首诗以月亮的自然现象为线索,巧妙地融入了对人生、社会乃至未来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哲学视角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