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赠永安张明府(其二)赏析

赠永安张明府(其二)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爱尔江名好,南琴与北琴。
弦歌宜此地,雅颂有知音。
鲍靓神仙事,文翁教化心。
异时循吏传,名向汉京寻。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所作的《赠永安张明府》其二,通过“爱尔江名好,南琴与北琴”开篇,巧妙地将对友人的赞美与对永安江美景的喜爱融为一体,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人高尚品格的欣赏。

“弦歌宜此地,雅颂有知音”,进一步点明了张明府在永安之地的适宜,以及他作为官员的风范,如同古代的雅乐与颂歌,能够得到真正的知音理解与赞赏。这里不仅表达了对张明府为官之道的肯定,也暗含了对他在治理地方、教化百姓方面所做出贡献的赞扬。

“鲍靓神仙事,文翁教化心”,通过引用历史典故,将张明府比作传说中的鲍靓和历史上的文翁,前者以神仙之事象征其超凡脱俗的品质,后者则以其教化之功喻指张明府在地方治理中所展现的教化之心。这不仅是对张明府个人品德的极高评价,也是对其政绩的一种高度认可。

最后,“异时循吏传,名向汉京寻”,寄希望于未来,期待张明府的政绩能被载入史册,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这里的“汉京”借指当时的京城,象征着权力中心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地位,表达了诗人对张明府未来影响力的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对友人品格的赞誉、对历史典故的引用以及对未来影响的展望,展现了诗人对张明府的深厚情感和高度评价,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政治人物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