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和吴采臣粮宪春日偕两令君令甥及诸公过游予他出乘予新制舟至大通寺(其二)赏析

和吴采臣粮宪春日偕两令君令甥及诸公过游予他出乘予新制舟至大通寺(其二)

明 · 释今无
无因乞食见高幡,村落萧条动世尊。
偶策竹筇趋客舍,倒迎草履失山门。
莺啼绿树声初滑,兴引红云日未昏。
独酌浊醪閒引领,海天碧尽自无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游历的宁静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首句“无因乞食见高幡”,仿佛在述说一种偶然的相遇,引人遐想。接着,“村落萧条动世尊”一句,将静谧的乡村生活与佛教的崇高精神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

“偶策竹筇趋客舍,倒迎草履失山门”两句,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出游时的轻松自在,以及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竹杖、草鞋,这些简朴的行装,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也暗示了他对物质的淡泊。

“莺啼绿树声初滑,兴引红云日未昏”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黄莺的啼鸣与绿树相映成趣,日落未晚,红云映照,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这里,诗人通过自然界的美好,表达了内心的愉悦与满足。

“独酌浊醪閒引领,海天碧尽自无痕”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独自饮酒,面对广阔的海天,内心平静而自由,似乎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这里的“无痕”,既指自然景色的纯净,也暗含了诗人内心世界的纯净与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游历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淡泊以及对心灵自由的追求,是一首充满哲思与美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