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言怀因以自励诒诸同志
唐 · 吴筠
驰光无时憩,加我五十年。
知非慕伯玉,读易宗文宣。
经世匪吾事,庶几唯道全。
谁言帝乡远,自古多真仙。
馀滓永可涤,秉心方杳然。
孰能无相与,灭迹俱忘筌。
安用感时变,当期升九天。
知非慕伯玉,读易宗文宣。
经世匪吾事,庶几唯道全。
谁言帝乡远,自古多真仙。
馀滓永可涤,秉心方杳然。
孰能无相与,灭迹俱忘筌。
安用感时变,当期升九天。
注释
驰光:飞逝的光阴。憩:停留。
加我:给我增加。
五十年:这里是泛指长寿。
知非:认识到错误。
慕:仰慕。
伯玉:蘧伯玉,古代贤人,代表德行高洁。
读易:研究《易经》。
宗文宣:尊崇周文王、周公的教诲,文宣也指《易经》的文辞和教化。
经世:治理国家,经纶世务。
匪吾事:不是我的事情,不符合我的志向。
庶几:或许,希望。
道全:通过道达到完美或圆满。
帝乡:神仙居住的地方。
远:遥远,难以到达。
真仙:真正的仙人。
馀滓:剩余的杂质,比喻尘世的杂念。
永可涤:永远可以清除。
秉心:秉持本心。
杳然:悠远超脱的样子。
孰能:谁能。
无相与:不与他人相交往,超脱世俗关系。
灭迹:隐匿行踪。
忘筌:忘记捕鱼的工具,比喻达到目的后忘掉手段。
安用:何必。
感时变:感慨时势的变化。
当期:应当期待。
升九天:飞升至天界,象征得道成仙。
翻译
时光飞逝不停留,假使我寿命延长五十年。明辨是非仰慕伯玉德行,研读易经尊崇文宣之道。
治理国家非我本愿之事,只希望能通过道来达到圆满。
谁说神仙境界遥不可及,自古以来多有真人成仙。
剩余的尘俗杂念永远可以洗涤干净,持守本心悠远超脱。
谁能不与世俗相交,隐匿行迹彼此忘却外在形式。
何必感慨时势变迁,应当期待飞升至九重天界。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吴筠的作品,名为《元日言怀》。诗中表达了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以及追求永恒真理的深刻感悟。
"驰光无时憩,加我五十年" 表示时间流逝得极快,仿佛转眼间就又增添了五十年的岁月。这两句通过对光阴迅速流逝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光阴易逝、生命短暂的无奈与感慨。
"知非慕伯玉,读易宗文宣" 反映出诗人对古代圣贤如孔子(字伯玉)和儒家经典《易经》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通过阅读这些经典来寻找生命真谛的愿望。
"经世匪吾事,庶几唯道全" 这两句诗人表达了超脱尘世纷扰,只关心道德修养和精神追求的态度。"经世"指的是世间的常规和俗务,而"匪吾事"则显示出诗人对于这些俗务持有超然的态度。
"谁言帝乡远,自古多真仙" 这两句通过提出问题并给出答案,表达了对仙境或理想之地的向往,并认为这种地方并非遥不可及,因为历史上确实存在过许多修炼成仙的人物。
"馀滓永可涤,秉心方杳然" 这两句诗人表达了通过内心的清净来洗涤尘世的污垢,保持一颗平和澄明的心灵。
"孰能无相与,灭迹俱忘筌" 这两句则表现出对超脱世俗纠缠、消除个人痕迹、达到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的追求。
"安用感时变,当期升九天"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面对世事无常,何须过于感伤之情。应该积极向上,以期望能够超凡入圣,达到精神层面的飞跃。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和自我勉励,展现出一种超脱红尘、追求永恒真理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