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徐教授与董元达
宋 · 谢逸
徐稚卧不起,青衫老柴门。
仲舒著繁露,要明王道尊。
相逢非竟日,此怀谁与论。
朗咏鄱阳篇,江南烟雨昏。
仲舒著繁露,要明王道尊。
相逢非竟日,此怀谁与论。
朗咏鄱阳篇,江南烟雨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士与学者相会的场景,充满了文人雅士的风骨与深沉的哲思。首句“徐稚卧不起,青衫老柴门”以徐稚自比,形象地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不为世俗所动的生活态度。徐稚,东汉名士,以高洁著称,常卧不起,拒绝出仕,此处借以表达诗人对自由独立人格的追求。
接着,“仲舒著繁露,要明王道尊”引用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强调了对儒家治国理念的推崇,即通过道德教化来维护社会秩序,体现了诗人的理想政治观。这里将自己与董仲舒并列,表达了对古代圣贤思想的敬仰与传承。
“相逢非竟日,此怀谁与论”则流露出诗人与友人相聚虽短,却难以倾诉心中深沉情感的遗憾。这种情感的共鸣,是文人间特有的默契与理解,也是友情的珍贵所在。
最后,“朗咏鄱阳篇,江南烟雨昏”以朗读鄱阳湖畔的诗篇结束,营造出一种诗意盎然、意境深远的氛围。鄱阳湖位于江南,烟雨蒙蒙中更添了几分朦胧美,与诗人内心的思绪相映成趣,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内心情感的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儒家思想、友情与自然美景的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体现了他们对自由、理想与美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