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和萧秀才歌风台赏析

和萧秀才歌风台

元 · 陈旅
歌风台前野水长,王媪卖酒茅屋凉。
酒边父老说刘季,头戴竹冠归故乡。
山河霸气已消歇,飒飒老柳吹斜阳。
台前小儿更击筑,筑声更似三侯章。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陈旅的《和萧秀才歌风台》描绘了歌风台前的自然景色与历史氛围,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感与怀旧情调。

首句“歌风台前野水长”,以“歌风台”为背景,通过“野水长”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开阔而悠远的意境,仿佛能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深邃与时间的流逝。

接着,“王媪卖酒茅屋凉”一句,将视角转向了歌风台旁的一处小酒肆,通过“王媪”这一形象,以及“卖酒茅屋”的场景,展现了民间生活的温馨与朴实,同时也暗示了历史人物与普通百姓之间的联系。

“酒边父老说刘季,头戴竹冠归故乡”两句,直接点明了历史人物——刘邦(字季),通过“父老”的口述,再现了刘邦从英雄到归乡的传奇故事,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与人文关怀。

“山河霸气已消歇,飒飒老柳吹斜阳”则将视角拉回自然景观,通过“山河”、“霸气”、“老柳”、“斜阳”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历史变迁后的宁静画面,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感慨。

最后,“台前小儿更击筑,筑声更似三侯章”以“小儿击筑”的场景收尾,不仅呼应了开头的“歌风台”,也通过“筑声”与“三侯章”的联系,进一步深化了历史与文化的传承主题,使得整首诗在结束时仍留有余韵,引人深思。

综上所述,《和萧秀才歌风台》通过细腻的笔触,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历史人物、民间生活等多个元素,构建了一个既富有诗意又富含历史深度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传统文化的深情礼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