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望
宋 · 曾巩
霜馀荆吴倚天山,铁色万仞光铓开。
麻姑最秀插东极,一峰挺立高嵬嵬。
我生智出豪俊下,远迹久此安蒿莱。
譬如骅骝踏天路,六辔岂议收驽骀。
巅崖初冬未冰雪,藓花入履思莫裁。
长松夹树盖十里,苍颜毅气不可回。
浮云柳絮谁汝碍?欲往自尼诚愚哉。
南窗圣贤有遗文,满简字字倾琪瑰。
旁搜远探得户牖,入见奥阼何雄魁。
日令我意失枯槁,水之灌养源源来。
千年大说没荒冗,义路寸土谁能培?嗟予计真不自料,欲挽白日之西颓。
尝闻古者禹称智,过门不暇慈其孩。
况今尪人冒壮任,力蹶岂更馀纤埃。
龙潭瀑布入胸臆,叹息但谢宗与雷。
著书岂即遽有补,天下自古无能才。
麻姑最秀插东极,一峰挺立高嵬嵬。
我生智出豪俊下,远迹久此安蒿莱。
譬如骅骝踏天路,六辔岂议收驽骀。
巅崖初冬未冰雪,藓花入履思莫裁。
长松夹树盖十里,苍颜毅气不可回。
浮云柳絮谁汝碍?欲往自尼诚愚哉。
南窗圣贤有遗文,满简字字倾琪瑰。
旁搜远探得户牖,入见奥阼何雄魁。
日令我意失枯槁,水之灌养源源来。
千年大说没荒冗,义路寸土谁能培?嗟予计真不自料,欲挽白日之西颓。
尝闻古者禹称智,过门不暇慈其孩。
况今尪人冒壮任,力蹶岂更馀纤埃。
龙潭瀑布入胸臆,叹息但谢宗与雷。
著书岂即遽有补,天下自古无能才。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霜馀:霜雪之后。铁色:铁一般的颜色。
豪俊:杰出人物。
蒿莱:野草丛生的地方。
骅骝:骏马。
巅崖:山顶。
藓花:苔藓植物。
奥阼:深奥的学问。
枯槁:枯萎、缺乏生机。
龙潭瀑布:比喻激昂的情感。
宗与雷:宗师或权威人物。
能才:有才能的人。
翻译
霜雪覆盖后的荆吴之地倚靠天山,铁色山峰万仞之高,光芒四射。麻姑仙子的秀美身影插入东边的天际,一座山峰高耸挺拔。
我生来智慧逊于豪杰,长久以来在此偏远之地过着平凡生活。
如同骏马驰骋天路,驾驭六匹马,怎能考虑收服劣马。
初冬时节山巅尚未积雪,苔藓花香令人难以割舍。
十里长松夹道,苍老的面容和坚定的意志无法动摇。
浮云柳絮阻挡不了你的去路,想要追求理想真是愚蠢的行为。
南窗下圣贤留下的文章,字字珠玑,令人赞叹。
广博探索,找到知识的门户,深入其中,见到的学问无比雄伟。
每日阅读使我精神焕发,如泉水般滋养心灵。
千年的宏大理论淹没在冗杂中,要培养人才的道路狭窄无比。
感叹自己计划不足,试图挽回夕阳西下,如同大禹般志向远大。
听说古人禹以智慧闻名,连自家孩子都不暇顾及。
更何况如今我身负重任,力量虽微,但决心坚定。
龙潭瀑布般的激情涌入胸中,只能感叹宗师雷声般敬佩。
著书或许不能立即带来补益,自古以来,世间并无全能之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曾巩的《冬望》,描绘了荆吴之地霜后山景的雄浑壮丽。首句“霜馀荆吴倚天山”展现了冬日山峦的峻峭,如铁色万仞,锋芒毕露。诗人以麻姑仙子比喻山峰的秀美,形容其高耸入云。“我生智出豪俊下”表达了自己的谦逊,虽不如英雄豪杰,但仍志向远大,不甘于平凡。接下来的诗句通过马匹和驾车的比喻,表达了诗人想要超越庸才的决心。
诗人漫步山间,感叹“巅崖初冬未冰雪”,景色虽未尽冬意,却已显清冷。沿途松树苍翠,坚韧不屈,象征着诗人坚韧的意志。他感慨自己如柳絮般不受阻碍,决心追求学问,汲取圣贤智慧。“南窗圣贤有遗文”一句,表达了对古代典籍的敬仰和求知的热情。
诗人认为,只有深入探索,才能发掘知识的宝藏,不断充实自我。他以禹的智慧为例,激励自己要有担当,即使身体衰弱,也要勇往直前。最后,他意识到著书并非立即见效,但坚信自己的努力能为社会贡献力量,尽管自知才力有限。
整体来看,《冬望》是一首寓言式的山水诗,借景抒怀,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知识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