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仙音
清末民国初 · 王闿运
回雁霜钟,湘东梅月,游宦未妨羁旅。
选韵挑镫,消寒添酒,华簪雅共尊俎。
奈冰雪、刘叉去,无缘问连句。
潭州路。
想扁舟、犯寒东下,早孤负、官阁翠酣红舞。
鸳瓦不留人,又吟鞭、敲雪何处。
粥嫩糕甜,好年光、正在岁暮。
便貂裘典尽,差胜黄紬衙鼓。
选韵挑镫,消寒添酒,华簪雅共尊俎。
奈冰雪、刘叉去,无缘问连句。
潭州路。
想扁舟、犯寒东下,早孤负、官阁翠酣红舞。
鸳瓦不留人,又吟鞭、敲雪何处。
粥嫩糕甜,好年光、正在岁暮。
便貂裘典尽,差胜黄紬衙鼓。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王闿运所作的《献仙音》,描绘了诗人游宦在外的生活情境。首句“回雁霜钟,湘东梅月”,以回雁报时和湘江边的霜钟、梅花,营造出深秋时节的凄清氛围。诗人身处旅途,却并未因之而感到羁旅之苦,反而在挑灯选韵、饮酒赋诗中找到了雅趣,与同僚共享宴席。
然而,诗人感叹好友刘叉已逝,无法再有诗文唱和,表达了对友情的怀念和失落。接着,他想象自己乘舟东下潭州,错过了官署中的繁华景象,心中充满遗憾。诗人感慨万分,即使生活困顿,宁愿典当貂裘换得片刻的好时光,也胜过官场的繁琐事务。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游子的漂泊之感,又有对友情和生活的深深体验,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