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二十九日雪三首(其二)
宋 · 赵蕃
犬吠非因盗,鸡鸣已后晨。
穿窗残月在,布地落花匀。
我亦惊霜鬓,谁能念曲身。
久晴常畏病,逢雪更忧贫。
穿窗残月在,布地落花匀。
我亦惊霜鬓,谁能念曲身。
久晴常畏病,逢雪更忧贫。
注释
犬吠:狗叫声。盗:小偷。
鸡鸣:公鸡打鸣。
晨:黎明。
穿窗:穿过窗户。
残月:月亮未落尽。
布地:铺满地面。
落花匀:花瓣分布均匀。
惊:惊讶。
霜鬓:白发。
曲身:弯腰驼背。
久晴:长时间晴天。
病:疾病。
逢雪:遇到下雪。
忧贫:担忧贫困。
翻译
狗叫并非因为有贼,而是天快亮时公鸡啼鸣。透过窗户,能看到残月挂在天空,地上散落着均匀的花瓣。
我也惊讶于自己早生白发,又有谁能理解我弯曲身躯的辛酸。
长久的晴天让我常担心生病,遇到下雪又忧虑贫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清晨的景象,通过犬吠和鸡鸣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规律。"犬吠非因盗,鸡鸣已后晨",犬吠并非因有贼,而是寻常的早晨报时,反映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熟悉和理解。"穿窗残月在,布地落花匀",透过窗户可见月亮尚未完全落下,而地上的落花则均匀分布,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静美的意境。
诗人接着感慨自身境遇,"我亦惊霜鬓,谁能念曲身",感叹岁月如霜,自己已届老境,无人能理解他的艰辛。"久晴常畏病,逢雪更忧贫",在连日晴天之后,诗人担心自己的健康问题,而雪的到来又让他担忧生活贫困,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忧虑和辛酸。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景寓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苦时的坚韧与无奈,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