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夜李侍御萼宅集招潘述汤衡海上人饮茶赋
唐 · 皎然
晦夜不生月,琴轩犹为开。
墙东隐者在,淇上逸僧来。
茗爱传花饮,诗看卷素裁。
风流高此会,晓景屡裴回。
墙东隐者在,淇上逸僧来。
茗爱传花饮,诗看卷素裁。
风流高此会,晓景屡裴回。
注释
晦夜:昏暗的夜晚。不生月:月亮没有升起。
琴轩:琴房。
犹为开:仍然开着。
墙东:东墙旁边,代指隐居之地。
隐者:隐士,避世之人。
淇上:淇水之畔,泛指风景优美之地。
逸僧:超脱世俗的僧人。
茗:茶。
爱传花饮:喜欢通过传花游戏来品饮,指一种文人间的雅趣游戏。
诗看:赏读诗歌。
卷素裁:比喻诗歌像精心剪裁的素绢,精美绝伦。
风流:风雅,有文采而又不拘礼法。
高此会:使这次聚会格调高尚。
晓景:拂晓的景色。
屡裴回:多次徘徊,形容留恋不舍。
翻译
昏暗之夜月亮未曾升起,琴房的门却依然敞开。隐士隐身在东墙之侧,超脱的僧人从淇水岸边到来。
喜爱以传花游戏饮茶,赏读诗卷如同欣赏精美的织物。
此聚会的风雅超越凡尘,拂晓时分景色宜人,令人流连忘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夜中隐逸者与僧侣共度时光的画面。开篇“晦夜不生月,琴轩犹为开”,设定了一个没有明月的夜晚,然而主人公依旧打开了琴案,准备弹奏,这表达了一种对艺术的执着和追求。紧接着,“墙东隐者在,淇上逸僧来”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这种文化生活的宁静与自在地位——“墙东隐者”可能是指主人公自己,而“淇上逸僧来”则表明有僧侣前来做客,这种交往无疑增加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下片,“茗爱传花饮,诗看卷素裁”,展现了夜间的一场雅集。主人公与来访者共同品鉴茶饮,享受着诗书带来的乐趣。这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享受,更是精神上的满足。“风流高此会,晓景屡裴回”则表达了对这次聚会的高度评价,以及对于美好时光重复体验的愿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意境,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高尚生活状态的理想。它不仅描绘了一个特定的夜晚场景,更是对一种文化理念和人生态度的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