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石月挽词(其一)
宋 · 周必大
学重今颜子,年高汉伏生。
鲤庭传道德,鳣序列公卿。
忠孝平生事,诗书后世名。
于公无一憾,多士自伤情。
鲤庭传道德,鳣序列公卿。
忠孝平生事,诗书后世名。
于公无一憾,多士自伤情。
注释
学:学问。重:崇尚。
今颜子:颜回(孔子的学生,以德行著称)。
年高:年龄大。
汉伏生:伏生(西汉学者,精通《尚书》)。
鲤庭:指家庭教育,如《论语》中孔子教诲儿子孔鲤。
道德:道德修养。
鳣序列:比喻子孙显贵。
公卿:古代高级官员。
忠孝:忠诚和孝顺。
诗书:读书和写诗,代指文化传承。
后世名:后代留名。
于公:泛指有德行的人。
无一憾:没有任何遗憾。
多士:众多有才能的人。
伤情:感到悲伤。
翻译
我崇尚颜回的学问,他的年龄可比伏生还要高龄。他在家中像鲤庭传授道德,子孙们在官场上排列成公卿之位。
他一生忠诚尽孝,以诗书传家,后世闻名。
对于于公,没有遗憾之事,但众多才俊却为此感到悲伤。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周必大的挽词,表达了对逝者高尚品德和学术成就的敬仰。首句“学重今颜子”将逝者比作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强调其学问之深;“年高汉伏生”则以西汉学者伏生晚年著述为例,赞扬其学术生涯的长久和贡献。接下来,“鲤庭传道德”引用孔子教诲弟子的典故,暗示逝者在教育后辈方面有所建树;“鳣序列公卿”则描绘其子孙显贵,象征家族荣耀。
“忠孝平生事”进一步赞美逝者的品行,一生忠诚尽孝;“诗书后世名”则肯定他在文学和教育方面的名声将流传后世。最后两句,“于公无一憾,多士自伤情”,表达出对逝者无憾人生的深深感慨,同时引发出在场人士对自己未能及早体悟此境界的遗憾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逝者的高度评价和对其人生态度的赞美,展现了对故人的深深怀念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