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谒高丈伯平赏析

谒高丈伯平

清 · 许传霈
未许孤儿尽冥顽,天留父执启尘寰。
读书岂为饥寒迫,讲学从知岁月閒。
风雨廿年谈太末,烽烟千里怅家山。
追随深愧鲰生晚,才见先生发已斑。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许传霈的《谒高丈伯平》表达了对长辈的敬仰和对自己晚识之过的感慨。首句“未许孤儿尽冥顽”,暗示了高丈伯平的智慧和慈爱,如同明灯照亮了孤儿的心灵,让他们不至完全沉沦。次句“天留父执启尘寰”进一步强调了高丈的德行如同天地间的一股正能量,启发世人。

“读书岂为饥寒迫,讲学从知岁月閒”揭示了高丈伯平对知识的追求并非出于物质需求,而是为了精神的充实和生活的闲适,体现了他的高尚情操。接下来,“风雨廿年谈太末”描绘了与高丈长期的交谈与学习,即使经历风雨,也始终保持着对学问的热忱。

“烽烟千里怅家山”借战争的烽火,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同时也暗含对时局动荡的忧虑。最后两句“追随深愧鲰生晚,才见先生发已斑”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认识高丈较晚的遗憾,以及对先生年华老去的感叹,流露出对师长的敬重和对自己未能早识先贤的自责。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既赞扬了高丈伯平的人格魅力,又寄托了诗人的人生感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