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月观省属城始憩东西林精舍
唐 · 韦应物
因时省风俗,布惠迨高年。
建隼出浔阳,整驾游山川。
白云敛晴壑,群峰列遥天。
嵚崎石门状,杳霭香炉烟。
榛荒屡罥挂,偪侧殆覆颠。
方臻释氏庐,时物屡华妍。
昙远昔经始,于兹閟幽玄。
东西竹林寺,灌注寒涧泉。
人事既云泯,岁月复已绵。
殿宇馀丹绀,磴阁峭欹悬。
佳士亦栖息,善身绝尘缘。
今我蒙朝寄,教化敷里廛。
道妙苟为得,出处理无偏。
心当同所尚,迹岂辞缠牵。
建隼出浔阳,整驾游山川。
白云敛晴壑,群峰列遥天。
嵚崎石门状,杳霭香炉烟。
榛荒屡罥挂,偪侧殆覆颠。
方臻释氏庐,时物屡华妍。
昙远昔经始,于兹閟幽玄。
东西竹林寺,灌注寒涧泉。
人事既云泯,岁月复已绵。
殿宇馀丹绀,磴阁峭欹悬。
佳士亦栖息,善身绝尘缘。
今我蒙朝寄,教化敷里廛。
道妙苟为得,出处理无偏。
心当同所尚,迹岂辞缠牵。
注释
因时:趁着时令。省风俗:考察民风。
布惠:施以恩惠。
迨高年:惠及老年人。
建隼:像隼鸟般离开。
浔阳:地名,古郡名。
整驾:整理车驾。
山川:山水之间。
敛晴壑:白云在山谷中收敛。
群峰:众多山峰。
嵚崎:形容险峻。
石门:比喻险要的山口。
杳霭:形容烟雾弥漫。
香炉烟:指香炉峰的烟雾。
榛荒:杂草丛生。
罥挂:被挂住。
偪侧:形容险峻。
殆覆颠:几乎翻倒。
方臻:即将到达。
释氏庐:佛教圣地。
时物:四季景物。
华妍:美丽。
昙远:人名,指昙远法师。
经始:开创。
閟幽玄:隐藏着深奥的佛法。
东西竹林寺:东西两侧的竹林寺。
灌注:灌溉。
寒涧泉:寒冷的溪涧。
人事:人世间的事务。
云泯:消逝。
岁月:时间。
复已绵:不断流逝。
殿宇:寺庙的殿堂。
馀丹绀:留有红色和紫色。
磴阁:石阶阁楼。
峭欹悬:陡峭而倾斜。
佳士:高尚的人。
栖息:居住。
善身:修身养性。
绝尘缘:远离尘世。
蒙朝寄:受朝廷委托。
敷里廛:教化民众遍布城乡。
道妙:道义精妙。
苟为得:如果能领悟。
出处理无偏:处理事情就不会有偏颇。
迹岂辞缠牵:行为怎能逃避牵绊。
翻译
趁着时令考察民风,施以恩惠惠及老年人。像隼鸟般离开浔阳,整理车驾游历山水之间。
白云在山谷中收敛,群峰排列在遥远的天空。
险峻的石门状如画,香炉峰的烟雾渺渺。
杂草丛生常被挂住,险峻之处几乎翻倒。
即将到达佛教圣地,四季景物常显美丽。
昙远法师当初开创,此地隐藏着深奥的佛法。
东西两侧的竹林寺,泉水灌溉寒冷的溪涧。
人世间的事务已消逝,岁月不断流逝。
殿宇留有红色和紫色,石阶阁楼陡峭而倾斜。
高尚的人在此栖息,修身养性远离尘世。
如今我受朝廷委托,教化民众遍布城乡。
如果道义精妙能领悟,处理事情就不会有偏颇。
心应与崇尚的道相同,行为怎能逃避牵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春日游历山川时的所见所感。开篇提到因循时俗,施惠于民,尤其是在高龄之年。接着描述了出发浔阳,整顿车驾游览山水的景象。白云聚集在晴朗的山谷中,群峰延伸至远方的天际。
诗人又描写了奇特的石门状貌和香炉中的清幽烟雾,以及荒废的田野、倾覆的树木,显示出一种自然与人事相间的意境。随后提到了一位释迦牟尼的居所,周围环境华美而又不失庄严。
诗中还透露了时间久远,自古至今的历史变迁,以及东西竹林寺内清澈的泉水。人间的繁华与岁月的流逝,殿宇的辉煌与险峻的楼阁,都被细腻地描绘出来。
最后,诗人提到自己目前的处境,是朝廷所派遣的使者,将教化播撒于民间。他们追求道德之妙,希望能公正无私地处理事务。内心应与高尚之物相契合,外界纷争不再牵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