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邓玄度少参归兴十首(其一)
明 · 李云龙
风雨潇潇暮,扁舟下郢门。
言辞紫薇省,归卧梅花村。
山好仍当户,溪深别作源。
不知芳径竹,几处长龙孙。
言辞紫薇省,归卧梅花村。
山好仍当户,溪深别作源。
不知芳径竹,几处长龙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通过风雨、扁舟、紫薇省、梅花村、山、溪、竹等元素,展现了诗人归隐田园的心境与向往。
首句“风雨潇潇暮”,以风雨潇潇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苍茫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暗示了诗人离别官场、回归自然的背景。接着,“扁舟下郢门”一句,以扁舟缓缓驶向郢门,象征着诗人从繁华的官场中抽身,踏上归隐之路,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言辞紫薇省,归卧梅花村”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身份与归隐的目的。紫薇省是古代官署名,此处借指官场,诗人辞官归隐,选择在梅花村安顿下来,既是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是对简朴生活的追求。梅花村的选取,不仅因为梅花的高洁与清雅,更寓意着诗人内心的高远与淡泊。
“山好仍当户,溪深别作源”描绘了诗人归隐后所居环境的美好。山峦环绕,溪流潺潺,这一切都成为了诗人日常生活的背景,让人心生向往。山好当户,意味着居住地依山傍水,风景宜人;溪深别作源,则暗示了水源丰富,生活无忧。
最后,“不知芳径竹,几处长龙孙”以竹林中的小径和竹笋为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新生事物的期待。竹子不仅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也预示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的萌发。诗人似乎在说,即便是在归隐之后,他依然能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与自然的生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从官场到田园的转变,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心灵慰藉的过程。它不仅是一次个人的归隐之旅,更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