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山阳二首(其二)赏析

山阳二首(其二)

宋 · 张舜民
古人急于仕,每择分所安。
愿为赵魏老,不作滕薛官。
今人不量力,临老当繁难。
少见咏淇澳,甚多歌伐檀。

注释

古人:古代的人。
仕:仕途,官职。
择:选择。
分所安:适合自己的地方。
赵魏老:赵国魏国的长者,比喻地位高或有威望的人。
滕薛官:滕国薛国的小官,比喻地位低微的官职。
今人:现代人。
量力:衡量自己的能力。
临老:到了老年。
繁难:繁重的困难。
咏:吟咏,赞美。
淇澳:淇水边,代指隐居之地。
伐檀:《诗经》中的篇名,描述劳动人民辛苦伐木。

翻译

古人急于追求仕途功名,常常选择能安身立命的地方。
希望能像赵国魏国的长者那样生活,不愿做滕国薛国的小官。
现代人往往不自量力,到了老年还承担繁重的困难。
很少有人吟咏赞美淇水边的清幽,却有很多人在歌唱伐木的艰辛。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舜民的作品,名为《山阳二首》之二。全诗反映了诗人对古今仕进观念的反思与批判。

诗中的“古人急于仕,每择分所安”表明古人对于做官这一目标都十分急切,但他们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条件选择合适的职位来安身立命。紧接着,“愿为赵魏老,不作滕薛官”则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能够保持自身操守、不愿意为了功名而去做那些虚伪、苟且之事的古代君子们的赞赏。

后半首“今人不量力,临老当繁难”批评现代人往往不根据自己的能力去行动,结果到了晚年时却遭遇种种困难。最后,“少见咏淇澳,甚多歌伐檀”则是诗人感叹现在的人们很少能够像古代的淇澳那样有所贡献和颂扬,而更多的是像伐檀一样徒有虚名,没有实际成就。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于现代社会浮躁、功利现象的不满,以及对古代君子风范的怀念。通过对比古今,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个人操守和社会价值观的深刻见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