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上勉元规
宋 · 张继先
优游且消遣,认取本来人。
痛苦边是妄,杳冥中有真。
煎烦徒自累,恬惔即长春。
君岂知予念,予身非子身。
痛苦边是妄,杳冥中有真。
煎烦徒自累,恬惔即长春。
君岂知予念,予身非子身。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优游:悠闲。消遣:游乐。
本来人:真实的自我。
痛苦边:痛苦的源头。
妄:虚幻。
杳冥中:深邃之处。
真:真实。
煎烦:忧虑。
徒:只是。
自累:加重疲惫。
恬惔:平静。
长春:长久安宁。
君:你。
岂:怎能。
予念:我的思绪。
予身:我。
子身:你的身体。
翻译
悠闲地游乐,认清真实的自我。痛苦源于虚幻,深邃中隐藏真实。
忧虑只会加重疲惫,平静才能带来长久安宁。
你怎会理解我的思绪,我与你并非一体。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间真假、苦乐的思考,以及对本心的追求和认知。开篇“优游且消遣,认取本来人”两句,诗人倡导一种超脱世俗纷扰的生活态度,寻找并认识到自己的真实本性。这是典型的道家思想,主张顺其自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痛苦边是妄,杳冥中有真”两句则深入探讨了痛苦与真相的问题,认为世间的痛苦多为虚幻不实,而真正的真理却藏于看似混沌而又神秘的宇宙之中。这一思想既有道家的自然无为之意,又透露出佛教对轮回苦难的认识。
“煎烦徒自累,恬惔即长春”两句则进一步阐述了内心安宁与外界纷争的关系。诗人认为,烦恼和忧愁往往是自己所累,如果能够放下这些不必要的心理负担,那么内心就能达到一种如同长春般永恒的平静状态。
最后,“君岂知予念,予身非子身”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超越。他在告诉读者,他所思考的并不仅仅是肉体之身,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精神世界。这里的“予身非子身”暗示着诗人对于自我认同的探索,可能已经超越了普通意义上的个体意识。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意蕴深远,通过对世间真假和个人本心的探讨,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