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山谒怡然上人因成短篇皆书即时事
宋 · 强至
行穿六松阴,鸟语逢人寂。
林僧洗山钵,正了寒堂食。
揖我喜满颜,吟窗半轩辟。
凤凰不无情,天外送佳色。
春风动花雨,枝上或涓滴。
羡师得安住,我亦有闲适。
出门懒鞍马,把袂步幽石。
石尽浮泥深,恰恰露双屐。
临别心徘徊,野店更一息。
林僧洗山钵,正了寒堂食。
揖我喜满颜,吟窗半轩辟。
凤凰不无情,天外送佳色。
春风动花雨,枝上或涓滴。
羡师得安住,我亦有闲适。
出门懒鞍马,把袂步幽石。
石尽浮泥深,恰恰露双屐。
临别心徘徊,野店更一息。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松阴:松树下的阴凉。寂:寂静。
山钵:僧人的饭碗。
寒堂:寒冷的堂屋。
凤凰:象征吉祥的神鸟。
闲适:悠闲舒适的心情。
懒:懒得做。
屐:木屐。
徘徊:犹豫不决,依依不舍。
野店:乡村小店。
翻译
穿过六棵松树的阴凉,鸟儿的叫声在寂静中相遇。山中的僧人洗净了山里的饭碗,正准备在寒冷的堂屋里进餐。
他向我行礼,满面笑容,推开半边窗户,让我欣赏窗外景色。
凤凰并非无情,从天外带来美好的色彩。
春风吹动着花瓣上的雨滴,偶尔落在枝头。
我羡慕法师能在此安居,也感到一种闲适自在。
出门时懒得骑马,挽着衣袖漫步在幽静的石头路上。
石头下是厚厚的淤泥,我的木屐刚刚露出一点。
临别之际,心中依依不舍,我们在野外小店稍作停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入山拜会怡然上人的场景,充满了宁静与禅意。首句"行穿六松阴",以六松为背景,展现出山中清幽的环境。接着,"鸟语逢人寂",通过鸟鸣反衬出山中的寂静,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
"林僧洗山钵,正了寒堂食",描绘了僧人在山中简单的生活,洗碗进食,生活节奏悠然自得。"揖我喜满颜",上人见到诗人来访,面带喜悦,诗人也感到欣喜,两人心意相通。
"吟窗半轩辟",诗人被邀请到窗边坐下,一同吟诗,气氛轻松愉快。"凤凰不无情,天外送佳色",以凤凰比喻怡然上人的高雅风姿和美好的精神境界,表达了诗人的赞美之情。
"春风动花雨,枝上或涓滴",春天的景象生动活泼,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愉悦。"羡师得安住,我亦有闲适",诗人羡慕上人的宁静生活,也体验到了片刻的闲适。
最后,诗人"出门懒鞍马,把袂步幽石",流露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不愿离开。"石尽浮泥深,恰恰露双屐",细致描绘了行走的场景,鞋子沾满了泥土,形象生动。"临别心徘徊,野店更一息",表达了诗人依依不舍的心情,决定在野店稍作停留再行离去。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向往和对怡然上人的敬仰,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深深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