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寄杨提学应宁
明 · 沈周
我随草木生长洲,索居自耻无朋俦。
于公辱知亦既久,十年蔑面无时酬。
寻常开缄见谏议,言语亦得通绸缪。
终然玉树隔眼物,碧云明月心悠悠。
适来宦辙道桑梓,老臂无翼从之游。
仙人可望不可致,聊以远梦寻丹丘。
梦空人远相忆在,因写江山消我忧。
寄公高堂我偕拜,一日素壁开清秋。
于公辱知亦既久,十年蔑面无时酬。
寻常开缄见谏议,言语亦得通绸缪。
终然玉树隔眼物,碧云明月心悠悠。
适来宦辙道桑梓,老臂无翼从之游。
仙人可望不可致,聊以远梦寻丹丘。
梦空人远相忆在,因写江山消我忧。
寄公高堂我偕拜,一日素壁开清秋。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沈周的《题画寄杨提学应宁》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杨提学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思念。首句“我随草木生长洲”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的亲近和生活的质朴。接着,“索居自耻无朋俦”流露出诗人孤独但又自尊的情感,他以没有朋友为耻。
“于公辱知亦既久,十年蔑面无时酬”则回忆了与杨提学长久的友谊,虽然未能常见面,但彼此的了解和信任并未减少。诗人通过“寻常开缄见谏议,言语亦得通绸缪”描述了两人通过书信交流,虽远隔千里,但心意相通。
“终然玉树隔眼物,碧云明月心悠悠”运用象征手法,将杨提学比作高洁的玉树,即使不能相见,也如碧云明月般常存心中。诗人感叹“仙人可望不可致”,暗示对杨提学的仰慕和无法亲近的遗憾,只能寄托于梦境中的“丹丘”。
最后两句“梦空人远相忆在,因写江山消我忧”表达了诗人通过画作寄托对友人的思念,同时借江山美景排解心中的忧虑。结尾“寄公高堂我偕拜,一日素壁开清秋”则表达了对杨提学家人的敬意,希望有一天能一同拜见,并以一幅清秋画卷作为礼物,传递深深的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画面和梦境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