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游嵩山四首(其三)赏析

游嵩山四首(其三)

明 · 区大相
薄游吹笙岭,回憩捣衣石。
玉女不可遇,青童似相识。
遗我一箱药,金膏和玉液。
服之容色改,自然生羽翼。
体轻若黄鹄,一举淩八极。
顾视让王人,累累冢上石。
天地可齐年,浮名竟何得。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区大相所作的《游嵩山四首》中的第三首。诗中描绘了诗人游历嵩山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句“薄游吹笙岭,回憩捣衣石”,以“薄游”点明此次出游的轻松与随意,“吹笙岭”与“捣衣石”则勾勒出山间清幽的自然风光,为全诗奠定了宁静和谐的基调。

接着,“玉女不可遇,青童似相识”两句,诗人借神话传说中的“玉女”与“青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难以触及的遗憾之情。

“遗我一箱药,金膏和玉液”描绘了一位神秘人物赠予诗人的珍贵药物,暗示着诗人在旅途中遇到了某种超凡脱俗的启示或体验,这些药物可能象征着精神上的滋养与提升。

“服之容色改,自然生羽翼”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神秘体验对诗人的影响,不仅改变了外在的容貌,更激发了内在的潜能,使他仿佛拥有了飞翔的能力,象征着心灵的自由与超越。

“体轻若黄鹄,一举淩八极”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精神层面的飞跃,如同轻盈的黄鹄,能够自由地翱翔于广阔的天空,寓意着个人精神境界的升华与突破。

“顾视让王人,累累冢上石”通过对比,将自己与历史上的帝王将相进行比较,表达了对短暂浮华的世事的淡然态度,以及对永恒真理的追求。

最后,“天地可齐年,浮名竟何得”总结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认为与天地同寿才是真正的永恒,而那些短暂的名声与荣誉不过是过眼云烟,不值得过分追求。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自我超越的独到见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