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鹊行
宋 · 唐庚
檐前群鹊鸣相呼,法当有客或远书。
吾今何处得书尺,而况宾客乘轩车。
平生眼中抹泥涂,汎爱了不分贤愚。
卒为所卖罪满躯,放逐南越烹蟾蜍。
百口寄食西南隅,三年莫知安稳无。
家书已自不可必,更望故人双鲤鱼。
故人顷来绝能疏,况复万岭千江湖。
鸡肋曾是安拳馀,至今畏客如于菟。
岂惟避谤谢还往,此日谁肯窥吾庐。
杜门却扫也不恶,何但忘客兼忘吾。
喧喧鸣鹊汝过矣,曷不往噪权门朱。
吾今何处得书尺,而况宾客乘轩车。
平生眼中抹泥涂,汎爱了不分贤愚。
卒为所卖罪满躯,放逐南越烹蟾蜍。
百口寄食西南隅,三年莫知安稳无。
家书已自不可必,更望故人双鲤鱼。
故人顷来绝能疏,况复万岭千江湖。
鸡肋曾是安拳馀,至今畏客如于菟。
岂惟避谤谢还往,此日谁肯窥吾庐。
杜门却扫也不恶,何但忘客兼忘吾。
喧喧鸣鹊汝过矣,曷不往噪权门朱。
鉴赏
这首诗名为《鸣鹊行》,由宋代诗人唐庚创作。诗中描绘了檐前群鹊鸣叫的情景,引出对远方来信的期待与对故人的思念。诗人以鹊鸟的鸣叫象征着远方的客人或友人的到来,表达了对书信和朋友的渴望之情。
诗中提到“吾今何处得书尺”,表达了在远离家乡、四处漂泊的境遇下,对一封书信的极度渴望。接着,诗人回忆起自己过去的生活,曾经混迹于尘土之中,不论贤愚都平等对待,然而最终却因他人之手而遭受重罪,被流放到遥远的南方,生活困苦,家人也分散各地。
诗中充满了对过往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故人和亲情的深切怀念。尽管与故人之间的联系变得稀少,甚至断绝,但诗人仍然保持着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故人的思念。他以“鸡肋”自喻,表示即使在困境中,也害怕接待客人,如同老虎一样警惕。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最后,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宁愿闭门谢客,也不愿违背内心的原则,既忘却了客人,也忘却了自我。他讽刺那些在权贵门前鸣叫的鹊鸟,不如去打扰那些有权势的人,表达了一种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讽刺。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过去的回忆,也有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