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子舒半镜
宋 · 释居简
饥蟆缘云吞婵娟,径圆千里亏一边。
何年吹缺堕九地,更复几时飞上天。
不悟素为明所误,削地更无开拓处。
遂使骑鲸汗漫归,拟斫婆娑镜中树。
又疑白玉楼居大手笔,喝得倒行轮半仄。
至今弗作玻璃声,犹自铮铮作金石。
不然十连酬贾难,怒发凛凛冲其冠。
归来寒芒耿夜阑,亭亭小试龙文看。
半规朣朣尽分晓,团团如漆知多少。
是中观德又观空,缺处何曾碍圆照。
何年吹缺堕九地,更复几时飞上天。
不悟素为明所误,削地更无开拓处。
遂使骑鲸汗漫归,拟斫婆娑镜中树。
又疑白玉楼居大手笔,喝得倒行轮半仄。
至今弗作玻璃声,犹自铮铮作金石。
不然十连酬贾难,怒发凛凛冲其冠。
归来寒芒耿夜阑,亭亭小试龙文看。
半规朣朣尽分晓,团团如漆知多少。
是中观德又观空,缺处何曾碍圆照。
鉴赏
这首诗以奇特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半镜的形态与寓意。诗人将半镜比喻为“饥蟆”,形象地描述了它吞食月亮的场景,象征着事物的不完整或缺陷。接着,诗人探讨了这种缺陷的存在是否意味着缺失,还是另有深意,引人深思。
“不悟素为明所误,削地更无开拓处。” 这两句表达了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质疑,暗示了深入理解事物本质的重要性。诗人似乎在说,人们往往被表面的光明所迷惑,忽略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遂使骑鲸汗漫归,拟斫婆娑镜中树。” 这里运用了浪漫的想象,将半镜中的景象比作仙境,骑鲸而归,试图砍伐镜中之树,进一步强调了对镜中世界的探索与追求。
“至今弗作玻璃声,犹自铮铮作金石。” 这两句通过声音的对比,赞美了半镜即使不发出玻璃般的清脆声响,也能像金属和石头一样发出铮铮之声,象征着内在的坚韧与价值。
“归来寒芒耿夜阑,亭亭小试龙文看。” 描述了夜晚归来,半镜在月光下闪耀的情景,诗人通过“小试龙文”这一细节,暗示了半镜虽小却蕴含着强大的力量。
“半规朣朣尽分晓,团团如漆知多少。” 最后两句通过对比半规(半圆)与完全的圆,以及“如漆”的比喻,表达了对完整与不完整的思考,以及对内在价值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哲理思考,探讨了事物的完整性、内在价值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富有启发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