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读大唐西域记十三首(其八)赏析

读大唐西域记十三首(其八)

明 · 释函是
屈屈吒播陀,三峰挺绝崿。
尊者迦叶波,受嘱于中托。
捧持金缕衣,敬候慈氏作。
三会法已周,憍慢当谁药。
登高一弹指,山开见无学。
授衣仍致辞,先后无二觉。
乔木映丹厓,白云迷归鹤。
灵鹫尚俨然,岁岁花荣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佛教圣地的庄严与神圣,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佛教文化的深邃与博大。诗人以“屈屈吒播陀”、“三峰挺绝崿”开篇,描绘了山峰的峻峭与壮丽,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尊者迦叶波,受嘱于中托”,引入佛教故事,讲述了一位尊者的使命与责任,体现了佛教对修行者的重视和期望。

“捧持金缕衣,敬候慈氏作”,描述了尊者恭敬地等待佛陀的到来,金缕衣象征着尊贵与虔诚,表现了佛教徒对佛陀的崇敬之情。“三会法已周,憍慢当谁药”,表达了佛法的圆满与彻底,以及对骄傲自满的警醒,强调了修行过程中的谦逊与自我反省。

“登高一弹指,山开见无学”,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修行者在精神上的飞跃,仿佛在一瞬间超越了世俗的束缚,达到了更高的境界。“授衣仍致辞,先后无二觉”,进一步强调了佛法的连续性和内在的一致性,即使在不同的阶段,修行的精髓和目标也是一脉相承的。

“乔木映丹厓,白云迷归鹤”,描绘了自然景观与佛教修行的和谐共存,树木与山岩、白云与归鹤,构成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暗示了修行者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心灵平静的可能性。

“灵鹫尚俨然,岁岁花荣落”,以灵鹫山作为背景,不仅象征着佛教圣地的永恒与不朽,同时也暗含了生命循环与自然更迭的主题,提醒人们在短暂的生命中追求永恒的精神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佛教文化中对修行、觉悟、自然与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探索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