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奉陪袁银台游海云寺赏析

奉陪袁银台游海云寺

明 · 屈修
揽衣旧识雷峰路,不到雷峰四十年。
步履得陪林下客,笑谈真出世中仙。
楼台远近来山色,村舍周回绕稻田。
欲拚余生筑茅屋,学参黄蘖白头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屈修陪同袁银台游览海云寺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和谐交融,以及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句“揽衣旧识雷峰路”,诗人以“揽衣”这一动作开篇,既表现了准备出行的仪式感,也暗示了对往昔雷峰塔附近路径的熟悉,为后续的旅程埋下伏笔。接下来,“不到雷峰四十年”一句,时间跨度之长,不仅强调了诗人与雷峰路的深厚情缘,也暗含着对岁月流转、时光易逝的感慨。

“步履得陪林下客,笑谈真出世中仙”两句,诗人以“林下客”自比,与“出世中仙”相对照,表达了自己虽身处尘世,却心向清静,追求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在与友人的交谈中,诗人仿佛找到了心灵的归宿,笑声中透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楼台远近来山色,村舍周回绕稻田”描绘了海云寺周边的自然风光,楼台与山色、村舍与稻田的和谐共生,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画卷。这不仅是对眼前景致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欲拚余生筑茅屋,学参黄蘖白头禅”表达了诗人对晚年生活的规划和期待。他打算在余生中建造一间茅屋,过上与世无争的生活,并通过参悟佛教禅理,达到内心的平静与解脱。这种对简单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独特理解,以及对心灵自由的不懈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思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