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夜月下作
宋 · 周紫芝
一百五夜对明月,二十七种无蔬柈。
莫嫌万点飞花恨,且结三人对影欢。
流落忽成身老大,乱离谁不涕阑干。
颠狂自笑那能寐,立尽春风午夜寒。
莫嫌万点飞花恨,且结三人对影欢。
流落忽成身老大,乱离谁不涕阑干。
颠狂自笑那能寐,立尽春风午夜寒。
鉴赏
这首诗《寒食夜月下作》由宋代诗人周紫芝所作,描绘了寒食节夜晚月下的情景,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
首句“一百五夜对明月”,以数字“一百五”点明寒食节的特殊时令,通过“对明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孤寂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接下来的“二十七种无蔬柈”,则以具体的生活场景——没有蔬菜的饭桌,反衬出节日的清冷与简朴,同时也暗含着对生活琐碎的无奈与接受。
“莫嫌万点飞花恨,且结三人对影欢。”这两句诗情感转折,从孤独转向了对相聚的渴望。诗人不因外界的纷扰和自然界的景象而感到遗憾或悲伤,而是选择在月下与友人相聚,享受短暂的欢乐时光。这种乐观的态度,体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豁达与坚韧。
“流落忽成身老大,乱离谁不涕阑干。”这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无情、人生易老的感慨,以及对战乱离散的深切同情。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无论是谁都会为生活的艰辛和命运的无常而泪流满面。这种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使得诗人的形象更加丰满,情感更加真挚。
最后,“颠狂自笑那能寐,立尽春风午夜寒。”这两句诗以自我解嘲的方式结束,诗人似乎在笑对生活的不易,但又无法真正入睡,只能在寒冷的春风中站立至深夜。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既是对现实的无奈接受,也是对理想追求的执着坚持。
整首诗通过对寒食夜月下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在哀而不伤、悲而不怨的基调下,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深情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