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故太子少傅翰林承旨李野斋幽居图
元 · 虞集
车盖归来托远林,鲁山崷崒鲁原深。
渔樵相识频分席,宾客时过共赐金。
百岁仪刑犹近古,五朝文物至于今。
披图想见登临地,松满徂徕起夕阴。
渔樵相识频分席,宾客时过共赐金。
百岁仪刑犹近古,五朝文物至于今。
披图想见登临地,松满徂徕起夕阴。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前太子少傅、翰林承旨李野斋先生的隐居生活,通过对他的居住环境和日常活动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其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首句“车盖归来托远林”,以车盖比喻李野斋归隐后的宁静生活,寓示他远离尘嚣,寄情于山水之间。接着,“鲁山崷崒鲁原深”描绘了隐居地的壮丽景色,鲁山高耸,鲁原深厚,营造出一种雄浑而静谧的氛围。
“渔樵相识频分席,宾客时过共赐金”两句,通过与渔夫、樵夫的日常交往以及不时来访的宾客,展现了李野斋先生与世无争、乐于分享的高尚品德。这里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反映了他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和深厚的人际关系。
“百岁仪刑犹近古,五朝文物至于今”则表达了对李野斋先生品格和学问的敬仰之情。他虽已年近百岁,但其行为举止仍接近古代贤者的风范;同时,他所传承的五朝文物知识,至今仍然熠熠生辉,彰显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贡献。
最后,“披图想见登临地,松满徂徕起夕阴”以一幅描绘李野斋隐居生活的图画为引,想象着在松满的徂徕山上,夕阳西下时分的宁静景象,既是对画面的生动再现,也是对李野斋先生隐逸生活的美好祝愿和深切怀念。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笔触,不仅赞美了李野斋先生的高尚人格和卓越成就,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和艺术感染力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