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清泉寺
况复得佳友,来游当杪秋。
情随水声远,兴挟山光浮。
两涧涉游足,双峰睇吟眸。
陆寻虞监宅,林访袁家丘。
徘徊念畴昔,感叹罢冥搜。
古今如大梦,身世一浮沤。
不悟无生乐,终缠有漏忧。
晤言资道侣,冥理契缁流。
咄嗟已成累,竟动故园愁。
词语解释
不悟的意思:(1).没有觉察。《史记·张仪列传》:“ 张仪 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 苏君 明矣!’”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规箴》:“ 晋武帝 既不悟太子之愚,必有传后意,诸名臣亦多献直言。”(2).不了解;不理会。《南史·江淹传》:“不悟明公见眷之重。”《隋书·史祥传》:“本即述职南蕃,宣条下国,不悟皇鉴曲发,备位少阳。”(3).不觉悟。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封继妻》:“而 夏 不悟,妄度 河套 指日可復,作《渔家傲》一闋。”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 清 时,许多 中国 人似...
畴昔的意思:[释义](名)往日、从前。 [构成]偏正式:畴(昔 [例句]畴昔这里是一片荒地;现在是一幢幢楼房。(作状语)...
大梦的意思:(1).古人用以喻人生。《庄子·齐物论》:“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 唐 李白 《与元丹邱方城寺谈玄作》诗:“茫茫大梦中,惟我独先觉。” 宋 苏轼 《李宪仲哀词》诗:“大梦行当觉,百年特未满。遑哀已逝人,长眠寄孤馆。” 明 陈所闻 《端正好·赠罗江城》套曲:“不放緑樽空,不厌青山眺,任疎狂白髮萧骚,好将大梦闲中觉,倚杖掀髯笑。”(2).古大泽名,即 云梦泽 。《淮南子·墬形训》:“九州之外乃有八殥,亦方千里……南方曰 大梦 ,曰 浩泽 。”...
道侣的意思:僧道指一起修行、修炼的同伴。 唐 钱起 《夕游覆釜山道士观因登玄元庙》诗:“孤烟出深谷,道侣正焚香。” 明 冯梦龙 《风流梦·谋厝殇女》:“情愿跟随道侣,共事焚修。”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僧三世报》:“吾前世 河南 僧也,与道侣某同居,吾有三十金,彼请贷之,不许。遂中夜劫金及度牒而逃,又杀吾以灭口。”...
咄嗟的意思:[释义](动)〈书〉吆喝。 [构成]并列式:咄+嗟...
浮沤的意思:水面上的泡沫。因其易生易灭,常比喻变化无常的世事和短暂的生命。 唐 姚合 《酬任畴协律夏中苦雨见寄》诗:“走童惊掣电,飢鸟啄浮沤。” 宋 范成大 《石湖中秋二十韵感今怀旧而作》:“水天双对镜,身世一浮沤。” 明 无名氏 《赠书记·认男作女》:“老爷若放浮沤,情愿焚香顶礼,朝夕把恩酬。” 清 恽敬 《海会庵放生河碑铭》:“圣人愚人,善禽恶兽,如大海中浮沤,大空中飞尘。” 郭沫若 《女神·蜜桑索罗普之夜歌》:“无边天海呀,一个水银的浮沤。”...
感叹的意思:[释义](动)有所感触而叹息。 [构成]偏正式:感〔叹 [例句]感叹世态炎凉。(作谓语)...
感叹的意思:[释义](动)有所感触而叹息。 [构成]偏正式:感〔叹 [例句]感叹世态炎凉。(作谓语)...
故园的意思:◎ 故园 gùyuán[home town] 对往日家园的称呼别梦依稀咒浙川,故园三十二年前。——毛泽东《七律·到韶山》...
古今的意思:◎ 古今 gǔjīn[ancient and modern] 古代和现代古今差异...
家丘的意思:亦作“ 家邱 ”。“ 东家丘 ”的省称。即 孔丘 。常以比拟尚未为人所知的博识君子。《文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怪乃轻其家 丘 ,谓为倩人。” 张铣 注:“ 鲁 人不识 孔丘 圣人,乃云:我东家 丘 者,吾知之矣。言轻 孔丘 也。” 唐 高适 《别从甥万盈》诗:“诸生曰 万盈 ,四十乃知名。宅相予偏重,家 丘 人莫轻。” 章炳麟 《论汉字统一会》:“黜我崇彼,所谓轻其家邱者矣。”参见“ 东家丘 ”。...
监宅的意思:唐 杜甫 有《李监宅》诗。 李监 据传即 李令问 , 开元 中为秘书监。其人好美服珍馔,以奢侈闻名。后以“监宅”喻豪门。 明 高明 《琵琶记·几言谏父》:“若重唱随之义,当尽定省之仪。彼荆釵布裙,既已独奉亲闈之甘旨;此金屏绣褥,岂可久恋监宅之欢娱。” 清 孔尚任 《和答李艾山》:“监宅平临秋浩渺,髯公全具古威仪。”...
况复的意思:亦作“况復”。1.更加;加上。 隋炀帝 《白马篇》:“本持身许国,况復武功彰。” 唐 杜甫 《寄杜位》诗:“干戈况復尘随眼,鬢髮还应雪满头。” 明 梁辰鱼 《于虎丘殿阶遇张月容》曲:“眼波横,况復香肩偷凭。”(2).何况,况且。《陈书·江总传》:“况復才未半古,尸素若兹。” 唐 马总 《意林·傅子》:“蜘蛛作罗,蜂之作窠,其巧亦妙矣,况復人乎?” 唐 刘驾 《寄远》诗:“得书喜犹甚,况復见君时。”(3).仿佛,好像。 唐 寒山 《诗》之一三四:“呼之迴面视,况復不相识。”...
杪秋的意思:晚秋。《楚辞·九辩》:“靚杪秋之遥夜兮,心繚悷而有哀。” 唐 魏徵 《暮秋言怀》诗:“首夏别京辅,杪秋滞三河。” 明 刘基 《九日舟行至桐庐》诗:“杪秋天气佳,九日更可喜。”...
冥搜的意思:(1).尽力寻找,搜集。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非夫远寄冥搜,篤信通神者,何肯遥想而存之。”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书籍之厄》:“吾家三世积累,先君子尤酷嗜,至鬻负郭之田以供笔札之用。冥搜极讨,不惮劳费,凡有书四万二千餘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而心目耳力俱穷,絶无踪响,冥搜未已,一癩头蟆猝然跃去。”(2).深思苦想。 唐 王昌龄 《箜篌引》:“ 明光殿 前论九畴,簏读兵书尽冥搜。” 元 曾瑞 《青杏子·骋怀》曲:“情动魂消,腹稿冥搜,宿恩当受。”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
徘徊的意思:◎ 徘徊 páihuái(1) [hang about;pace up and down]∶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他在街上徘徊(2) [hesitate]∶比喻犹豫不决三纳之而未克,徘徊容与,追者益近。——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3) [teeter on]∶危险常顾经常在崩溃的边缘徘徊...
山光的意思:山的景色。 南朝 梁 沉约 《泛永康江》诗:“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来。” 唐 岑参 《郡斋平望江山》诗:“山光围一郡,江月照千家。”...
身世的意思:[释义](名)长期的境遇(多指不幸的)。 [构成]偏正式:身(世 [例句]身世凄凉。(作主语)[同音]绅士...
晤言的意思:见面谈话;当面谈话。《诗·陈风·东门之池》:“彼美淑姬,可与晤言。”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无 爰生 之晤言,念 张季 之终蔽。” 宋 苏轼 《和陶答庞参军·三送张中》:“留灯坐达晓,要与影晤言。”...
无生的意思:(1).不降生,不生存在世上。《诗·小雅·苕之华》:“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郑玄 笺:“我,我王也。知王之为政如此,则己之生,不如不生也。”一本作“无生”。(2).佛教语。谓没有生灭,不生不灭。 晋 王该 《日烛》:“咸淡泊於无生,俱脱骸而不死。” 唐 王维 《登辨觉寺》诗:“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 明 何景明 《近寺》诗:“亦知身是妄,从此学无生。” 康有为 《七月偕铁君及家人从者居丹将敦岛灯塔》诗:“碧海苍天无尽也,教人怎不了无生?”...
挟山的意思:见“ 挟山超海 ”。...
吟眸的意思:指诗人的视野。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一折:“暇日相携登眺,凭高处共豁吟眸。” 清 赵翼 《奉命出守便道归省途次作》诗之六:“株守频年想壮游,从今景物豁吟眸。”...
有漏的意思:佛教语。指世间一切有烦恼的事物。漏,或译为烦恼。《百喻经·毗舍闍鬼喻》:“诸魔外道諍篋者,喻於有漏中强求果报,空无所得。”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蓝摩国》:“今兹远遁,非苟违离,欲断无常,絶诸有漏。”《剪灯馀话·武平灵怪录》:“无缘不復劳烹飪,有漏从教老岁华。”...
缁流的意思:僧徒。僧尼多穿黑衣,故称。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城内胡统寺》:“﹝诸尼﹞常入宫与太后説法,其资养緇流,从无比也。” 唐 卢纶 《秋夜同畅当宿藏公院》诗:“将祈竟何得?灭踪在緇流。”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或谓脗合禪机,前身亦緇流中人也。”《西湖佳话·灵隐诗迹》:“老师父佳作……自是诗坛名宿, 卢 、 骆 、 王 、 杨 之儔也,决非隐逸中偶然得句者。不知为何遁入緇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