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营晓行二首(其二)
宋末元初 · 方回
月淡云浓弄晓晴,草中白处路微明。
垂鞭缓辔十馀里,始听鸣鸡第一声。
垂鞭缓辔十馀里,始听鸣鸡第一声。
注释
月:月亮。淡:轻浅。
云:云彩。
浓:浓厚。
弄:显露。
晓晴:黎明的晴朗。
草中白处:草地上的白色斑点。
路:小路。
微明:微微明亮。
垂鞭:垂下马鞭。
缓辔:慢悠悠地驾驭。
十馀里:十多里。
始:才。
听:听到。
鸣鸡:报晓的公鸡叫声。
第一声:第一声啼叫。
翻译
月光轻浅,云彩浓厚,天边渐渐露出曙光。草地上的白色斑点映照出微微明亮的小路。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清晨出行景象的诗,语言朴素,意境淡远。诗人通过对月色、云色和草地上的露水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寒凉的早晨场景。"垂鞭缓辔十馀里"表明行者在这宁静的早晨中骑马前行,速度不快,心情也随之平和。最后一句"始听鸣鸡第一声"则点出了时间,天边开始出现最初的光亮,听到远处传来了第一声鸡鸣,这是黎明即将到来的信号。
诗中的意象处理得非常细腻,如"月淡云浓弄晓晴"中"弄晓晴"一词,就巧妙地表现了早晨薄雾初散的模糊景象,既没有直接描写太阳,也避免了直白的叙述,使诗境更加柔和。"草中白处路微明"则是对露水在晨光中的反射作用的生动刻画,通过这样的细节,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踏在湿润草地上的感觉。
整首诗没有直接的情感表达,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致描绘,传递了一种淡定宁静的情怀。诗人似乎在用这平和的早晨行走来抒写内心的平静与豁然。这也正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艺术处理手法,即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情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