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徐叔子劝农韵呈留宰
宋 · 陈傅良
亲从蓑笠问饥寒,赴愬人人得犯颜。
更向棠阴聊憩茇,要令粒食共鲜艰。
身归雨露司存后,诗在山川刻画间。
饱饭之馀能细和,止斋应有几年闲。
更向棠阴聊憩茇,要令粒食共鲜艰。
身归雨露司存后,诗在山川刻画间。
饱饭之馀能细和,止斋应有几年闲。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亲:亲人。从:跟随。
蓑笠:蓑衣斗笠(农夫的装扮)。
愬:诉说。
犯颜:直面,无所畏惧。
茇:临时住所,草舍。
粒食:粮食。
鲜艰:珍贵而艰难。
雨露:自然界的恩赐,比喻帝王的恩泽。
司存:掌管。
刻画:描绘,创作。
细和:细致地创作。
止斋:停止斋戒,可能指诗人暂停创作。
闲:闲暇。
翻译
亲人从农夫那里询问饥寒,每个人都可以直面问题。在棠树荫下暂作休息,让生活中的粮食变得珍贵而艰难。
在掌管天地雨露之后回归,我的诗歌刻在山水之间。
吃饱饭后还能细致地创作,停斋期间想必会有不少闲暇时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傅良与当地百姓亲近互动的情景,他亲自询问农民的生活疾苦,表现出关心民生的态度。"赴愬人人得犯颜"一句,形象地表达了他对下级官员无惧权威,敢于直面百姓问题的精神。在棠阴之下稍作休息,他希望借此机会让农民们共同体验到生活的艰辛,从而更加珍惜粮食。
诗人的身份是雨露(指天恩)的管理者,他的诗歌记录着山川间的风土人情,反映出他对农业社会的深刻理解和关注。在满足基本生活之后,他还能够细致地品味和创作,显示出其深厚的文学修养。最后,他提到在留任期间,自己将有几年的闲暇时间来从事诗歌创作,这既是对自身工作的期待,也是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陈傅良作为地方官的亲民情怀和文人墨客的责任感,以及他对农事和文学的双重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