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欲登小孤惠济庙水盛风驶回首已远矣
宋 · 董嗣杲
芦荻萧萧掩败汀,抛南抛北惯曾经。
淮山有雪侵云白,江水无风接树青。
吟卷纪游挥小草,醉篷埋恨载浮萍。
庙门转眼随帆过,不得重登绝顶亭。
淮山有雪侵云白,江水无风接树青。
吟卷纪游挥小草,醉篷埋恨载浮萍。
庙门转眼随帆过,不得重登绝顶亭。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宋诗《初欲登小孤惠济庙水盛风驶回首已远矣》是董嗣杲所作,描绘了诗人试图登临小孤山惠济庙的场景。首句“芦荻萧萧掩败汀”,以芦苇的萧瑟声和败落的汀洲,渲染出一种荒凉而寂寥的气氛。次句“抛南抛北惯曾经”,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感慨,暗示了旅途的艰辛和漂泊不定。
第三句“淮山有雪侵云白”,通过描绘淮山积雪与云层相融的景象,展现了冬日的冷峻之美,也寓含了诗人内心的孤寂。第四句“江水无风接树青”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面与青翠树木相映的画面,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
第五、六句“吟卷纪游挥小草,醉篷埋恨载浮萍”,诗人借写诗记录旅程(“吟卷纪游”),同时表达出因醉酒而无法排解心中的愁绪,只能让恨意随着浮萍漂流。最后两句“庙门转眼随帆过,不得重登绝顶亭”,诗人感叹庙门已在眼前消失,未能如愿登顶,流露出一种遗憾和失落的情绪。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心境变化和对未能达成目标的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