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哥舒仆射
唐 · 韩翃
万里长城家,一生唯报国。
腰垂紫文绶,手控黄金勒。
高视黑头翁,遥吞白骑贼。
先麾牙门将,转斗黄河北。
帐下亲兵皆少年,锦衣承日绣行缠。
辘轳宝剑初出鞘,宛转角弓初上弦。
步人抽箭大如笛,前把两矛后双戟。
左盘右射红尘中,鹘入鸦群有谁敌。
杀将破军白日馀,回旃舞旆北风初。
郡公楯鼻好磨墨,走马为君飞羽书。
腰垂紫文绶,手控黄金勒。
高视黑头翁,遥吞白骑贼。
先麾牙门将,转斗黄河北。
帐下亲兵皆少年,锦衣承日绣行缠。
辘轳宝剑初出鞘,宛转角弓初上弦。
步人抽箭大如笛,前把两矛后双戟。
左盘右射红尘中,鹘入鸦群有谁敌。
杀将破军白日馀,回旃舞旆北风初。
郡公楯鼻好磨墨,走马为君飞羽书。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长城:中国的象征,表示诗人对国家的忠诚。紫文绶:紫色的官印带,象征权力和地位。
黄金勒:镶金的马缰绳,显示贵重和尊贵。
黑头翁:指年轻的将领,头发乌黑,寓意英勇。
白骑贼:敌人,可能指入侵者或叛军。
牙门将:古代军事职位,负责守卫重要入口。
黄河北:黄河以北,指战场地点。
锦衣:华丽的衣服,形容士兵的装备。
宝剑:象征力量和勇气。
飞羽书:紧急信件,形容快速传递信息。
翻译
在那万里长城的故乡,我一生只为国家效力。腰间挂着紫色的官印带,手中握着镶金的马缰绳。
傲视那些年轻的将领,远征白袍贼寇无惧。
首先指挥牙门将军,转战黄河北岸的战场。
帐下的亲兵都是少年英雄,身穿华丽的锦衣,阳光下显得光彩照人。
宝剑出鞘,弯弓搭箭,动作流畅如龙蛇起舞。
步兵抽出的箭粗大如笛,一手持两矛,一手握双戟。
在红尘战场上左冲右突,无人能敌,如同鹘鸟入鸦群。
在白天的战斗中斩将破敌,凯旋归来,迎风挥动旗帜。
郡公喜欢磨砺他的盾牌,骑马疾驰传递你的战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的英勇形象和对国家无限忠诚的情怀。开篇“万里长城家,一生唯报国”表达了将军誓死捍卫边疆、为国献身的决心。接下来的几句详细描写了将军的仪表和武装,显示出他的威严和英勇。
“高视黑头翁,遥吞白骑贼”一句中,“黑头翁”可能指的是胡人或边疆地区的人群,将军以高瞻远望的姿态监视着那些潜在的敌人。紧接着的几句则是对将军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进行了描绘,其中“帐下亲兵皆少年,锦衣承日绣行缠”一句表明这些随从都是年轻有为的勇士,他们穿着华丽的服饰,跟随将军征战。
“辘轳宝剑初出鞘,宛转角弓初上弦”这两句则是对武装进行的具体描写,突出了武器的精良和战斗即将到来的紧张气氛。随后的几句继续强调了战场上的激烈冲杀和将军的英勇无畏。
“左盘右射红尘中,鹘入鸦群有谁敌”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战争中的混乱与血腥,以及将军在其中所展现出的绝对优势。紧接着,“杀将破军白日馀,回旃舞旆北风初”则是战后胜利的景象,将军的旌旗在北风中飘扬,显示出战争已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最后两句“郡公楯鼻好磨墨,走马为君飞羽书”则转换了语境,从战争场面过渡到和平时刻的通信方式,表明即使在战后的休整之中,将军也仍旧保持着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激昂的语言,塑造了一位不仅英勇善战,而且有着深厚文化素养和坚定信念的将领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