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朱元晦长句以牛尾狸黄雀冬猫笋伴书
宋 · 杨万里
大武尾裔名季狸,目如点漆肤凝脂。
江夏无双字子羽,九月授衣先著絮。
何如苗国孤竹君,排霜傲雪高拂云。
子孙总角遁归根,金相玉质芝兰芬。
三士脂韦与风节,借箸酒池俱胜绝。
先生胸次有皂白,一醉不须向人说。
江夏无双字子羽,九月授衣先著絮。
何如苗国孤竹君,排霜傲雪高拂云。
子孙总角遁归根,金相玉质芝兰芬。
三士脂韦与风节,借箸酒池俱胜绝。
先生胸次有皂白,一醉不须向人说。
翻译
大武家族的后代名叫季狸,眼睛明亮如点漆,皮肤白皙如凝脂。在江夏无人能及的才子子羽,九月到来就穿上絮衣保暖。
比起苗国的孤竹君,他像松竹一样坚韧,顶风冒雪直入云端。
他的子孙们年幼时就回归本源,气质如金玉,品德如芝兰芬芳。
他和三位贤士一样,品性醇厚且有节操,即使在酒池中也超群出众。
先生心中自有是非分明,一醉之后无需向他人诉说。
注释
裔:后代。点漆:形容眼珠黑亮。
肤凝脂:皮肤白皙如凝固的油脂。
江夏:地名,古代楚国地区。
授衣:古代习俗,九月天凉,开始准备冬衣。
苗国:古代南方的国家。
孤竹君:古代贤者,比喻高尚品格。
总角:古时儿童束发的发式,象征年幼。
金相玉质:比喻人的品质高贵纯洁。
风节:指人的节操和气度。
借箸:借代饮酒,筷子代指饮酒。
皂白:黑白分明,是非清楚。
一醉:指尽情饮酒。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的一首长句,标题为《寄朱元晦长句以牛尾狸黄雀冬猫笋伴书》。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借用象征性的动物来表达作者对友人的赞美之情。
"大武尾裔名季狸,目如点漆肤凝脂。" 这两句以形象鲜明的语言描写了牛尾狸的外貌,其中“大武”指的是古代的大武山,“尾裔”意指后代,这里是对牛尾狸出身地的点染。“目如点漆”则生动地勾勒出了牛尾狸眼部的细腻和光泽。
"江夏无双字子羽,九月授衣先著絮。" 这两句诗意在赞美友人(朱元晦)的才华和品德。“江夏”可能是指朋友所处的地方,“无双”则表明其独一无二的才能。“九月授衣”是一种传统习俗,意味着为对方准备冬衣,这里象征性地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期待。
"何如苗国孤竹君,排霜傲雪高拂云。" 这两句诗继续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孤竹君”的形象,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高洁独立的品格。“排霜傲雪”表明其不畏严寒,坚持自我,“高拂云”则是其精神境界超凡脱俗的写照。
"子孙总角遁归根,金相玉质芝兰芬。" 这两句诗转向对未来和家族美好的祝愿。“子孙总角”可能意味着家族繁衍,后代昌盛,而“金相玉质”则是对友人后裔才华的美好预期。
"三士脂韦与风节,借箸酒池俱胜绝。" 这两句诗中的“三士”可能指的是古时的贤者或朋友,“脂韦”和“风节”都是形容他们品行的词汇,而“借箸酒池”则是对他们才能的赞美。
"先生胸次有皂白,一醉不须向人说。"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敬意和信任,“先生胸次”暗指朋友心中所蕴含的高洁情操与智慧,而“一醉不须向人说”则是对其品格的肯定,认为无需多言,其德行自然彰显。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形象和意象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谊和对朋友高洁品质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