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闻鹊二首(其二)赏析

闻鹊二首(其二)

明 · 王佐(汝学
朝闻喜鹊噪,为报乡关喜。
乡关久无书,相望六千里。

鉴赏

这首诗《闻鹊二首(其二)》由明代诗人王佐(汝学)所作,通过“朝闻喜鹊噪”这一自然现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与期盼之情。

首句“朝闻喜鹊噪”,以清晨喜鹊的鸣叫作为开篇,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生动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期待。喜鹊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其鸣叫往往预示着好运或好消息的到来。因此,这一句既是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也是诗人情感的微妙流露。

接下来,“为报乡关喜”一句直接点明了喜鹊叫声的意义——它带来了对家乡的喜讯。这种喜讯可能是指家人的平安、丰收的消息,或是其他让家人感到欣慰的好消息。这一句将自然界的动态与个人的情感紧密相连,展现了诗人对家乡深深的牵挂和对亲人福祉的关切。

然而,“乡关久无书,相望六千里”两句则揭示了诗人与家乡之间的实际距离与通信的困难。在古代,交通不便,通信手段有限,长时间无法收到家乡的信件,使得诗人与家乡的联系变得遥不可及。这两句通过对比喜鹊带来的即时喜讯与自己与家乡之间无法逾越的距离,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感和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自然界的意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联系的复杂性。通过喜鹊的鸣叫这一日常现象,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份跨越千山万水的思念之情。

猜你喜欢